第475章 千帆竞归航 (第2/3页)
陈山与他握手。“柯先生,请坐。”
“陈先生快人快语,我也不绕圈子了。”柯约瑟没有坐,他直接走到了那张巨大的中国地图前,目光没有停留在深圳。
他的手指,点在了两个地方。
上海,福州。
“工厂,谢先生他们在建了。我这个人,对机器没兴趣,我只对人有兴趣。”
柯约瑟转过身,看着陈山,眼神里闪烁着一种超越普通商人的,对未来的洞察力。
“未来二十年,中国会有数以亿计的人,离开农村,涌进城市。他们需要地方住,需要地方工作,需要地方消费。”
“我要在上海的浦东,建一个全新的金融贸易区。”
“我要在福州的台江,建全福建最高档的住宅和商业中心。”
“我准备了五十亿港币的启动资金。”柯约瑟看着陈山,问出了那个和所有人一样,却又不一样的问题,“陈先生,这笔生意,北京那边,做得做不得?”
陈山看着他,沉默不语。
“我知道你在顾虑什么。”柯约瑟坐回沙发上,翘起二郎腿,“土地是国有的,不能买卖。”
“但,我们可以‘租’。”
他从计划书里抽出一页纸。
“长期租赁,一次性支付五十年,甚至七十年的租金。我们获得开发权,政府拿到一大笔启动资金。双赢。”
“陈先生,这个生意,比开一百个工厂,更有想象力。”
这个在后世被称为“土地财政”的恶魔与天使的结合体,在这一刻,被一个香港地产商,轻描淡写地摆上了桌面。
陈山终于开口。
“你的胃口很大。”
“所以,我才来找陈先生。”柯约瑟笑了。
这一次,不等陈山回答,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
袁振邦走了进来。
他这几天,旁听了所有的会议,也看到了所有他过去无法想象的场景。
老人走到柯约瑟面前,浑浊的眼睛看着这个野心勃勃的地产商。
“只要你不是来圈地炒楼,是真心要为我们的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袁振邦的声音,依旧沙哑,却多了一丝柯约瑟听不懂的复杂情绪。
“上海和福州的市领导,我这个老头子,亲自帮你去联系。”
柯约瑟没想到,这位传说中思想最保守的老干部,会亲口为他这个“资本家”背书。
“袁老,有您这句话,我心里,有底了。”
如果说,柯约瑟的到来,是将投资的领域从工业扩展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那么,另一位福建商人的到来,则彻底引爆了所有人的认知。
……
就在柯约瑟的“造城计划”还在图纸上时,另一场更直接、更暴力的震撼,已经上演。
蛇口工业区,一号晶圆厂的签约仪式现场。
今天的主角,是一位祖籍福建泉州,在菲律宾发家的商人,魏可英。
签约仪式顺利完成。
就在主持人准备宣布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