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五章 前世也是个乐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五章 前世也是个乐迷 (第2/3页)

军胳膊肘就被人轻轻碰了下。

    抬头见是魔都文艺出版社的周行严。

    也是之前作协活动见过。

    他笑得眼角堆起细纹:“成军同志,可算见着你了!听说《红绸》加印第三次了,都说你这是把中国现代文学的新路子给趟出来了!”

    “嗨,都是读者捧场,哪有那么些玄虚的新路子。”

    周行严笑的更起劲了。

    其他年轻人得势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号人物。

    但这许成军倒是有点胜不骄败不馁的那味了。

    后生可畏!

    大家之相!

    他这刚想继续寒暄,加深感情,要是能拿下《红绸》的单行本版权那可就太好了!

    却不想旁边《解放日报》的副主编陈请泉同志也凑过来,递烟的手都带着劲儿。

    “老周说得对!之前还怕‘反思文学’没人敢写,你倒好,《谷仓》里那股子对过往的剖白,既不避重也不煽情,连作协的老领导都夸你是‘开创者的胆识’!

    晚上讲座我可占好座了,得好好听你讲讲‘文艺赋能实践’——徐主任跟我们吹了三回,说你这想法能给文坛提气!”

    周行严翻了个大白眼。

    你特么浓眉大眼的也是个谄媚小人!

    许成军刚要摆手客气。

    眼角余光先扫到前排动静。

    仨人顿时也没了递烟、聊天的场合。

    定睛一看。

    上音的贺绿丁院长正陪着分管文化的李副市长落座,身后还跟着央音的赵风院长,几人低声交谈时。

    许成军瞥了眼节目单,《红旗颂》《森吉德玛》的曲目名映入眼帘。

    而斜前方的外宾席上。

    金发碧眼的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路易斯正举着相机,对着舞台上调试乐器的乐手拍照。

    一旁的学生好奇的张望。

    这样手持小巧的相机在此时的中国还是难以奢求的存在。

    更奇的是,

    旁边还有《纽约时报》的记者则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钢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隐约传来。

    这么个音乐交流活动有这么高的规格?

    “许老师!签个名吧!”

    身后突然涌来的声音打断思绪,几个穿蓝布校服的学生挤到跟前。

    上音作曲系的女生手里攥着特制乐谱纸,红着脸递过来:“我们‘诗歌研究会’上周刚用您的《向光而行》试写四重奏,您看能不能签在谱子上?”

    她们来的急。

    一会就要上台演出,也算是“没组织,没纪律”的行为了~

    许成军笑着给上音的女生签好了字。

    他现在是理解为什么大作家都练一手艺术签了。

    除了防止别人刻印自己的名字之外。

    最重要的还是艺术签划拉俩下就写完了,要是一笔一划真的写的你欲死欲仙。

    旁边华师中文系的男生更直接,把《收货》摊开在膝头:“这是您早期那首《试衣镜》的刊登页,我找了三个月才借到!”

    一时间许成军身边围了一大群人。

    路易斯好奇的往这边张望。

    向旁边的李副市长打听:“这是你们中国的名人么?”

    李市长也是做过功课的,笑着点头:“这是我们最炙手可热的国宝级作家,许成军。”

    路易斯眼睛一亮。

    像他们这样的外国参赞在魔都除了特殊任务之外,在这个年代的中国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

    要是有机会认识这个国家的社会名流。

    也还不错?

    许晓梅被这阵仗闹得脸颊发红,赶紧从帆布包里掏出许成军的钢笔递过去:“哥,慢点儿签,别戳坏笔尖。”

    转头又对那女生笑:“你这乐谱纸纹路真细,是特供的吧?”

    女生眼睛一亮:“姐姐也懂这个!系主任说写许老师的诗谱曲,得用最好的纸!”

    正说着,上音管弦系的刘老师挤了过来,手里拿着张泛黄的节目单草稿,上面还标着“《游击队歌》铜管五重奏”的字样:“成军同志,我这节目单改了三版,就盼着您给提提意见,学生们都说,您要是写个交响诗,肯定能火!”

    许成军:“有机会一定写着试试,还得向您这样的专业人士请教。”

    刘老师一时间竟然有点兴奋。

    更有些羡慕。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谁没有个20岁功成名就的梦?

    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