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1章 :朕会派田尔耕,去和他们好好谈一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31章 :朕会派田尔耕,去和他们好好谈一谈 (第3/3页)

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神秘的笑意,那笑意背后是掌控一切的自信,“看看朕,为你们…也为我大明准备的,通往未来的钥匙。”

    张维贤颤抖着手接过了那份沉甸甸的卷宗。

    他有一种预感,这里面的东西将彻底颠覆他过去几十年建立起来的所有认知。

    他缓缓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龙飞凤舞,却又透着一股崭新锐气的大字——《皇明工商兴业府远景方略(甲字第一号)》。

    工商兴业府?这又是一个他从未听过的衙门。

    远景方略?

    他压下心中的疑惑,继续往下看。

    这并非他想象中的账本,而是一份份详尽得令人发指的…计划书。

    卷宗的第一部分,是关于“松江府棉纺织业革新计划”。

    上面罗列着一个个陌生的名词:“标准化流水线”、“计件薪酬制”、“三班轮转”……每一个词他都看得云里雾里,仿佛在读一本天书。

    图纸画得极为精细,那所谓的新式纺纱机,结构之复杂,构思之巧妙,简直闻所未闻。

    然而,当他的目光顺着那些文字和图纸,落到最后那几行推演结论上时,他的瞳孔骤然收缩!

    “……若此计划推行,于松江择地建一大坊,募工五千,设新式织机五百台。依此法运转,扣除人工、原料、损耗及所有可预见之成本,月可得纯利:白银三万八千两(估)!”

    卷宗的第二部分,是关于“福建开海及远洋贸易纲要”。

    里面详细分析了盘踞在海上的红毛夷、佛郎机的贸易模式,他们的船只构造,他们的商品流向,以及…他们那骇人听闻的利润。

    “……以我大明福船之坚,辅以西洋火炮之利,组建皇家海贸船队。一船出海,往返吕宋、东洋,交换丝绸、瓷器、香料与白银。据缴获之红毛夷账册推演,并计入风险,单次航程,可获纯利,当在白银四万两上下!”

    张维贤的脑子,彻底炸开了。

    他整个人像是被一道无声的闪电,从脑门劈到了脚底板,僵在了那里,手中的卷宗都差点没拿稳。

    月……可得纯利三万八千两?

    一船出海,获利四万两?

    这……这是纸上谈兵?是痴人说梦?

    他本能地想要反驳,想要嗤笑。

    作为一个带兵打仗一辈子的人,他最见不得的就是这种夸夸其谈的大言。

    可是……

    他使劲地眨了眨眼睛,又把那份《远景方略》凑到眼前,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一个零一个零地数。他本能地想找出其中的破绽,找出这只是文人墨客夸夸其谈的证据。

    然而,并没有。

    他看的不只是那最后令人心脏停跳的数字,更是前面那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细节详尽到令人发指的推演过程!

    那不是空想!

    然后,他的目光死死地定在了几行用朱笔写下的小字注解上。

    关于“松江大坊”的利润估算,注解写道:“此估算,参照松江府数十家私人小织坊近年账目,取其平均利,再乘以规模。因系皇家工坊,无论是在原料采购、渠道分销上均占绝对优势,故,此纯利估算……乃保守之见。”

    保守之见?!

    张维贤的心狠狠一抽。

    而那关于“远洋海贸”的利润纲要,注解更加触目惊心:“此航程利润,乃参照郑芝龙处商船账册,并计入三成风险折损后,得出之结果。”

    郑芝龙!

    当这三个字映入眼帘时,张维贤的脑子“轰”的一声,彻底炸开了!

    如果说“松江织坊”对他而言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那么“郑芝龙”这个名字,他再熟悉不过!

    那是盘踞东南,连官军都无可奈何的海上霸主!

    他的船队,富可敌国,早已是朝野上下人尽皆知的秘密!

    并且在这份账本的基础上,还计入了三成的风险折损?!

    他感觉自己的血液在这一瞬间都凝固了。

    他,英国公张维贤,世袭罔替,府上良田万顷,已经是大明勋贵中数一数二的富户了。

    可是他英国公府名下所有田庄、铺子一年的租税收入,辛辛苦苦,刨除各种开销,到手的也不过数十万两白银。

    而在这份蓝图里,陛下一个尚未建成的工坊,未来一个月的保守利润,就如此之多!

    一艘尚未出海的船,未来一次航程的折损后利润,就足以养活一个满编的卫所大营一年!

    这一刻,他什么都明白了。

    他终于明白了!

    他和他身后的那些勋贵们,就像一群守着几亩薄田,每年为了那点收成沾沾自喜斤斤计较的乡下土财主。

    当他们还在为了一亩地的归属而争得面红耳赤时,这位年轻的皇帝早已站在了九天之上,为他们,为整个大明,亲手绘制出了一片由皇帝所谓的“工商”,由海贸构成的真正波澜壮阔的……黄金未来!

    这些日子以来,他听过无数勋贵在私底下咬牙切齿地抨击皇帝,说他设立皇商,是与民争利;说他要开海,是动摇国本;说他这是要断了大家的生路。

    直到此刻,看着这份绝密的《远景方略》,张维贤才恍然大悟!

    皇帝哪里是要断他们的生路!

    分明是嫌他们走路太慢,要一脚把他们从那条泥泞不堪只能刨食糊口的乡间小道上,直接踹进一条通往黄金之城的康庄大道!

    皇帝不是要弄死他们!

    而是要逼着他们从一群抱着土地不放思想僵化的地主老爷,转型成为这个即将到来的未来里与国同休坐享红利的……皇商巨贾,兴业之臣!

    想通了这一切,张维贤只觉得背后冷汗涔涔。

    他感到一阵难以言喻的后怕。

    差一点。

    就差那么一点点,这群目光短浅的蠢货,就要因为自己的贪婪和愚昧,亲手砍断陛下递过来的那根唯一的,通往未来的救命稻草!

    张维贤双目赤红,呼吸变得无比急促,眼中不再是迷茫,而是混杂着敬畏狂热与兴奋的火焰。

    他知道,这真的是皇帝给他们最后的机会了。

    他陡然间想通了另一层关键!

    陛下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地“说服”他们?以这位少年天子登基以来展现出的狠辣手腕,他完全可以——

    一个念头让他浑身一颤,冷汗瞬间浸透了内衫。

    他明白了!

    辽东的建奴!那是悬在大明咽喉上的一柄利刃!

    四处烽烟的民变!那是大明躯体上正在溃烂的毒疮!

    朝堂上始终想要掣肘皇权的文官集团!那是一张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大网!

    陛下不是不能动他们,而是眼下的局势,不允许京畿再乱!

    陛下需要他们这群勋贵——大明朝立国以来最老的军事支柱来稳定京畿,来做他改革的第一块基石,第一把砸向旧秩序的锤子!

    但这绝不是示弱!

    张维贤比任何人都清楚,陛下手中握着的牌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多,要硬!

    东西两厂,锦衣卫早已被这位天子彻底掌控,那是悬在所有京官头顶随时会落下的三柄屠刀!

    更何况……辽东的孙承宗,宣大的满桂,还有远在陕西的孙传庭!

    那些都是手握重兵浴血沙场只忠于皇帝一人的封疆大吏!

    一旦陛下觉得他们这群京城里的勋贵成了真正的绊脚石,只需要一道密旨,这些虎狼之师随时可以挥师勤王!

    不不不.他们这些已经失去獠牙的勋贵,绝对用不到这三支大军!

    皇帝的耐心是有限的!

    这份好言相劝,是基于外部压力的暂时妥协,是给予他们这群世受国恩之辈的最后一份体面!

    张维贤可以肯定,皇帝不会永远等下去!

    三天!

    皇帝给出的最后期限!

    三天之后,若是勋贵集团里还有那些执迷不悟,甚至妄图串联对抗者,那么…午门前那些尚未被雨水冲刷干净的暗红色血迹,就是他们最好的榜样!

    想通了这生死一线间的关节,张维贤心中最后那一丝犹豫,那一点点属于老牌勋贵的骄矜瞬间被碾得粉碎,荡然无存!

    “扑通!”

    张维贤再次跪倒在地,这一次,不再是因为惶恐或激动。

    而是醍醐灌顶后的大彻大悟!是对绝对远见绝对实力和绝对魄力的彻底臣服!

    他对着朱由检拜了一拜,那姿态,比面对英国公府的列祖列宗牌位时,还要虔诚!

    “陛下!”

    “臣……明白了!”

    “臣,愿为陛下马前卒!”

    没过十二点,所以今天,还是两万多的更新

    能求一票否?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