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58章 铁证如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卷 第58章 铁证如山 (第3/3页)

架现代战机,最难的不是造壳子,而是把无数个子系统,整合成一个高效的整体。

    这次,站起来的是沈青云。

    他显得有些紧张,但还是走到了投影仪前,换了一盘录像带。

    “报告首长。关于系统整合,我们也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

    屏幕亮起。

    画面不再是飞机,而是一个地面实验室。一台巨大的机柜旁,无数电缆连接着几个不同的操作台。一个屏幕上,是雷达信号的回波图。另一个屏幕上,是模拟的飞行姿态仪。

    “这是我们303厂的航电综合实验室。左边,是我们从兄弟单位借来的,下一代相控阵雷达的原理样机。右边,是林总师团队开发的飞控计算机。中间,是我们自己编写的转换协议和数据总线。”

    沈青云按下了播放键。

    雷达屏幕上,出现了几个移动的光点。同时,飞控计算机的屏幕上,代表火控解算的数据飞速刷新,并且自动生成了攻击航线。

    “我们用软件,搭建了一座桥梁。让雷达‘看’到的东西,飞控电脑能‘懂’。虽然现在还很简陋,传输速率也不高。但它证明了一件事:我们的整合思路,是通的。”

    沈青云转向那位校官,深深鞠了一躬。

    “我们没有等国家立项,没有等上级拨款。我们用自己的经费,用现有的一切资源,已经把最难走的路,提前趟了一遍。我们今天拿出的方案,不是一个PPT,不是一个凭空的设想。而是我们过去两年,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路。我们已经用这些成果,把整个项目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会议室里,彻底安静了。

    之前所有的质疑,在这些录像、数据和实物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

    这不是一个团队在画大饼。

    这是一个团队,在向所有人展示他们已经种出来的,沉甸甸的果实。

    老将军一直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看着这些年轻人,看着他们拿出的那些粗糙却有力的证据。

    最后,他缓缓开口,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你们做的这些事,为什么不写在正式的申报材料里?”

    杜宇泽立正站好,回答的声音,响彻整个会议室。

    “报告首长!因为军令状,不是用来表功的。”

    “我们只想告诉您和各位专家一件事。303厂,有能力,也有决心,打赢这场仗。”

    老将军慢慢地,点了点头。

    他拿起桌上的那份军令状,拿起笔,在“同意立项”的后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就把这些,”他说,“都写进正式的报告里去。明天,上报军委。”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