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4章 答辩答辩,只答不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74章 答辩答辩,只答不辩 (第3/3页)



    业界为了加速扩散模型,早已有Uniform Subsampling这样的方法,在你的实验结果里我并没有看到相关的对比实验,

    如果你的性能甚至不如Uniform Subsampling,那你这项工作的意义又在哪里。

    第二个问题,关于收敛性与理论保证,扩散模型的理论基础建立在Tweedie公式和随机微分方程的推导之上,

    但是你的‘自适应推理’动态地修改了采样链,这实质上破坏了原扩散模型预设的采样过程,

    你有没有通过实验来观测采样过程中的特征分布变化,比如用t-SNE可视化一下不同步数的特征?

    或者对其从理论上进行证明?但是在你的论文里我并没有看到其中任何一种?”

    第一个问题孙乐驹还能听得懂,毕竟Uniform Subsampling他也知道,他也确实没有做这部分的实验,他认了,

    但是第二个问题他就有点听天书了,做过深度学习的都知道,

    他们这些研究生哪会对这些数学公式有很深的了解?基本都是找一个模块安到自己的模型上试试,如果涨点了,那就是好,没涨那就是不好。

    所以才会有‘炼丹’这种说法。

    至于更加深层的理论,一般都是博士生或者一些名校研究生才会干的事情。

    “不好意思老师,确实是我没考虑到,回去后我一定尽快把这部分补上!”然后就是猛地一个鞠躬。

    主打的就是一个:答辩答辩,只答不辩,评委提问,疯狂道歉,如若不行,那就装傻充愣。

    现在的孙乐驹用出了最后一招——笑就完了。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学生态度都这样诚恳了,哪怕是车伟强这样‘难搞’的老师也不好说什么。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这篇论文并没有什么重大的错误,不管是创新点还是工作量都达到要求了,否则就算是把脸笑烂了,老师也不可能让他通过的。

    “你这样是不行的,太不严谨了,方法缺乏理论支撑和充分的对比实验,我暂时保留意见。”

    对于车伟强的批评,孙乐驹疯狂道歉——是是是,老师您说对,我一定改!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