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年考 (第3/3页)
朝廷于何地?置天下百姓于何地?
其二,信义之失。倭寇反复无常,其承诺如何能轻信?今日得岛,明日恐便以此为基,滋扰更甚!前朝教训,犹在眼前!
其三,民心之失。岛上虽民少,亦是我大雍子民!将其连同土地一并卖与外国,视民为何物?岂不令天下百姓心寒?沿海渔民皆赖海而生,失此屏障,如断臂膀,日后何以谋生?
其四,长远之弊。海岛虽小,却可能关乎海防大局。今日弃之,他日若海上有事,则门户洞开,悔之晚矣!
最后,他提出,与其卖地资敌,不若咬牙坚持,内部挖潜。
或可鼓励沿海商贾出资,组建民团协助巡防,给予其海上贸易某些便利作为补偿;或可移-民实边,开发岛屿,使其从“负担”变为“资产”;更要整饬水师,主动出击,清剿海盗,彰显国威,方可保长治久安。
写完这道策论,王明远只觉得手心都有些汗湿。
这题答得,他几乎是倾注了全力,将自己能想到的利弊和应对之策都写了上去,只希望能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
接下来的诗赋题倒是轻松些,题目就是“咏雪”。
经过这大半年的苦练和熏陶,王明远虽然不敢说诗才敏捷,但至少也能写得工整像样。他结合岳麓山的雪景,写了一首七律,意境还算清雅,中规中矩。
《岳麓冬雪》
麓山寒彻玉尘轻,万卷楼前素色明。
松枝偶坠琼瑶碎,石径初掩履痕清。
围炉犹念边关冷,呵笔还思故园情。
且待东风融冻后,再看新绿映晴空。
最后是算学题。题目又是老熟人“鸡兔同笼”,但稍微变了点花样。
不仅问笼中鸡兔各几何,还加上了鸡每只值二十五文,兔每只值三十五文,问总共能卖得多少钱。
这题对不少埋头经史的学子来说,可能有点绕,需要先算出鸡兔数量,再分别算钱,最后加总。
王明远只看了一眼,心里瞬间就列出了两个方程式,几乎是眨眼功夫,答案就出来了。
他笔走龙蛇,飞快地写下计算过程和最终答案,轻松得就像做了道一加一等于二的题目。
两日的年考,终于在一片或疲惫、或解脱、或志忑的气氛中结束了。
交卷钟声敲响时,不少人长长吁了口气,像是打了一场大仗。
李昭从考场里出来,脸上竟然带着点如释重负的笑容,他一把拉住王明远的胳膊,声音都轻快了不少。
“明远兄!考完了!终于考完了!我感觉……我感觉我这次答得还行!尤其是那道算学题!
嘿嘿,多亏了你平时教我那些简便法子,我都没用算盘,愣是给算出来了!就是花的时间长了点……还有策论,我也尽量写得实在点,没光写那些假大空的论调……”
看着他这模样,王明远也笑了:“那就好,正常发挥便好。”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悬着心等放榜了。
放榜之后,书院便会正式放年假,该回家的回家,该留院的留院。
王明远望着岳麓山冬日的天空,心里默默算了算日子。离年关不远了,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