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93.浓情厚意,殷切期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93.浓情厚意,殷切期望 (第1/3页)

    阳光明没有直接踏上那条,通往石库门弄堂的、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回家路。

    脚步在岔路口微顿,方向一转,朝着周炳生家所在的那条更深更窄的弄堂走去。

    于公于私,他都该去探望一下周家的小宝。

    公,周师傅是厂里的前辈老师傅,更是秘书组的老资格,家里有“急事”,作为同事晚辈,理应关心;

    私,这次代笔的机会,是周师傅以一种近乎“托付”的方式让出来的。

    那份沉甸甸的情谊,像一块温热的石头,一直压在他的心口,不去亲眼看看小宝的情况,他这颗心怎么也落不到实处。

    只是,这探望的“心意”着实让他颇费思量。人情世故,分寸拿捏,在物资匮乏的年月,尤其显得微妙而重要。

    前几天,他刚想法子给周家“调剂”了两斤救命的奶粉——这在当下,可是真正的金贵东西。

    上次周师傅家请客吃饭,他又送了一大包大白兔奶糖,也是稀罕物。

    这两样东西,实在不宜再频繁出现,显得太过刻意,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猜疑。

    想到周家为了那两斤奶粉,肯定没少贴补本就紧张的粮油票,阳光明心里更添了几分不忍。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挎包,里面空空如也。冰箱空间里倒是有花生油,金灿灿、香喷喷,绝对是年节才能见到的稀罕物。可这玩意儿拿出来,太过扎眼,来源解释起来也麻烦,想了想还是算了。

    他略一沉吟,便有了主意。

    走到一处僻静无人的死巷深处——这里堆放着破旧的箩筐和废弃的煤球渣,终年少有行人。

    他警惕地左右张望,确认前后左右连个猫影都没有,这才凝神静气,意念沉入脑海深处那片奇异的、散发着柔和冷白光晕的冰箱空间。

    柔和的冷白光晕下,“宝藏”静置,一样样单品任他挑选,他很快就有了选择。

    其中这个年代常见的一些吃食,他已经积攒了两三天,数量颇为可观。

    四斤用厚实粗糙的黄草纸紧裹成粗壮圆柱状的干米线,沉甸甸地透着南方米粮特有的纯粹干燥的清香;

    二斤用韧性十足的牛皮纸包得棱角分明、方方正正的核桃仁,颗粒饱满,外壳完整,散发着坚果特有的、带着阳光气息的油润香气。

    这两样东西,分量足,实用性强。

    米线是顶好的主食,加点青菜葱花,就是一顿像样的饭;核桃仁补脑又营养,尤其适合有小孩和老人的家庭。

    在这个年代,算是既体面、实用,又不会太过招摇扎眼的“礼数”。

    最关键的是——它们的来源,可以含糊地解释为“朋友帮忙调剂”或者“家里匀出来的”,不会引起太大的波澜。

    他将意念包裹的米线和核桃仁取出,沉甸甸的分量瞬间坠手。

    他仔细地将它们塞进那个半旧的军用挎包,原本干瘪的包身立刻变得鼓胀而充实,布料被撑得紧绷绷的。

    循着记忆中的路线,阳光明七拐八绕,走进了周炳生家所在的弄堂。

    脚下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在午后斜阳下泛着温润的微光。

    空气里混合着各家各户煤球炉燃烧后飘散的烟味、晾晒衣物上肥皂的清新气息,还有墙角阴湿处苔藓的淡淡腥气,共同构成了弄堂生活的独特底味。

    他叩响了那扇熟悉的黑漆木门,门板上的漆皮已经剥落了不少,露出底下深色的木头纹理。

    “谁呀?”里面传来周师母略带沙哑的声音。

    “周师母,阿拉阳光明。”

    门“吱呀”一声开了。

    周师母瘦小的身子裹在一件洗得发白、几乎看不出原本颜色的蓝布罩衫里。

    看到门外站着的阳光明,她那张刻满生活艰辛的脸上瞬间掠过一丝明显的惊讶,随即堆满了热情又带着点拘谨的笑容,眼角细密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哦哟!小阳同志?你怎么来了?快请进快请进!”

    她一边侧身让开通道,一边朝屋里扬声喊道,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