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浓情厚意,殷切期望 (第2/3页)
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老周!老周!小阳来了!”
阳光明迈进小小的天井。天井不大,一角放着几个破旧的瓦盆,种着几棵蔫蔫的葱蒜。
他还没走到客堂间门口,就听到一阵婴儿“咯咯咯”的清脆笑声,中气十足,带着小兽般的无邪活力,毫无病态的虚弱感。
他脚步不由得一顿。
只见周炳生正抱着孙子小宝站在客堂间中央。
他微微佝偻着背,布满岁月痕迹和老茧的手指,笨拙地、小心翼翼地逗弄着怀里的孙子。
小宝穿着干净的小褂子,小脸蛋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转着。
小胳膊小腿有力地挥舞着,去抓爷爷那根逗弄他的粗糙手指。
嘴里咿咿呀呀地说着只有他自己懂的语言,精神头十足,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健康的、蓬勃的生命力。
哪里有一丝一毫生过大病、惊厥昏迷、需要“住院救命”的样子?
阳光明心头猛地一震,如同被重锤击中!
所有模糊的猜测、心底那一丝不敢深究的疑虑,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直接、最无可辩驳的印证!
一股滚烫的热流瞬间从心底直冲眼眶,酸涩难当。
他下意识地深吸了一口气,才勉强压下喉头翻涌的、混杂着巨大感动和沉甸甸压力的复杂情绪。
“周师傅,周师母。”阳光明脸上迅速挂起温和得体的笑容,仿佛完全没注意到小宝那过于“生龙活虎”的状态。
他走进客堂间,将那个沉甸甸的挎包放在靠墙的方桌上,发出轻微的闷响。
“你家里最近事体多,生活上可能有点紧。
我们家里正好有多余的米线,还有些核桃仁,放着也是放着。
我姆妈讲,给小宝补补营养也好,给屋里添点吃食也好,让我送点过来,一点心意,不要嫌弃。”
他语气自然流畅,带着邻里间串门时常见的随意和关切,特意强调了“家里匀出来”和“姆妈让送的”两层意思,巧妙地消解了这份礼物的突兀感,仿佛只是寻常的互助。
周师母的目光落在桌上那两大卷用黄草纸紧裹、一看就分量十足的米线,和那个鼓鼓囊囊、散发着坚果香气的牛皮纸包上,眼圈瞬间又红了。
她局促地搓着粗糙的双手,连声道谢,声音带着哽咽:
“哦哟哟!小阳同志,你真是……太客气了!太破费了!
前头奶粉的事体还没好好谢你,这趟又拿来这么多金贵东西……我怎么好意思一直收你东西!
这怎么好意思……”
她反复说着“不好意思”,手足无措,那份质朴的感激和不安几乎要溢出来。
周炳生抱着小宝,目光复杂地看向阳光明,又看看桌上那实实在在的“心意”。
他厚厚镜片后的眼神依旧锐利,但此刻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动容,以及一丝被对方彻底看穿意图后的微赧。
他轻轻拍着怀里咿咿呀呀、兀自不安分的小宝,声音低沉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
“小阳……谢谢你。这份情……我记在心里了。”
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深处掏出来的,沉甸甸的。
小宝似乎也感受到了大人之间流动的暖意,好奇地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朝着阳光明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咿呀得更加欢快了。
阳光明伸出手指,小家伙立刻用软软的小手紧紧抓住,咯咯地笑起来,小手上传来的力道还不小。
“小宝精神真好。”
阳光明看着孩子红润饱满的小脸和明亮有神的眼睛,由衷地笑道,语气里带着心照不宣的暖意和一丝了然。
这“精神好”三个字,此刻听在周家老两口耳中,分量格外不同。
周师母忙着去灶披间倒水,杯盏碰撞的声音传来。
周炳生示意阳光明在方桌旁那张磨得油亮的竹椅上坐下。
两人闲聊了几句家常,无非是厂里下午的情况,天气如何。阳光明谨慎地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