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23.愁云惨雾,共商对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23.愁云惨雾,共商对策 (第2/3页)

客堂间的陈家是反对最激烈的中坚力量。

    他们两家是这石库门里为数不多的私房户主,街道当时顾忌他们的意见,最终没动。

    但这次,文件盖着区里的红章,那沉甸甸的分量,像一块巨石压在她心头,也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她挺直的腰背,透着一股硬撑的倔强。

    阳光明听明白了。

    街道响应区里“充分挖掘住房潜力”的号召,要把石库门里所有尚未改造成住房的公用空间——主要是灶披间和晒台——彻底改造完毕,以增加住房供应,缓解那无处不在的“住房难”。

    对他们这个石库门而言,此次改造的最终目标,就是头顶那块承载着晾晒、通风甚至部分生活功能的公用晒台。

    一旦改造,不仅公用空间锐减至仅剩天井,还要硬生生塞进第五户人家。

    这对原本就拥挤不堪、如同沙丁鱼罐头般的四家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生存空间被再次残酷地挤压、剥夺。

    难怪大家如此同仇敌忾!

    这已不是简单的邻里纠纷,而是关乎每一家每一户的切身利益,这是实实在在的生存空间保卫战!

    天井里的抱怨声浪,一阵高过一阵,愤怒、焦虑、无助,像沸腾的水,在暮色中翻滚。

    有人骂街道不讲理,声音高亢尖锐;有人哀叹命苦,语调低沉呜咽;有人只是茫然地重复着“怎么办?怎么办?”,眼神空洞失焦。

    但这些声音,最终都像拳头打在棉花上,只有情绪的发泄,找不到一个清晰的着力点,更看不到出路。

    愤怒之后,是更深的焦虑和无措,如同这渐渐浓重的暮色,沉甸甸地笼罩在石库门的天井里,压得人喘不过气。

    阳光明看着眼前这一张张熟悉又焦虑的脸——母亲的倔强、大嫂的泼辣、冯师母的忧虑、何彩云的尖刻、陈阿婆的悲凉、赵铁民的麻木——他知道,该他说话了。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年轻人少有的沉稳力量,清晰地穿透了嘈杂,落在每个人心上:

    “大家静一静。”

    议论声像退潮般渐渐低下去。

    所有的目光,带着期盼、依赖,甚至一丝盲目的信任,瞬间聚焦在阳光明的身上。

    副厂长秘书的身份,加上平日处事展现出的沉稳和在工厂里接触的“门道”,让年轻的阳光明在这个小小的石库门里,天然拥有了一种超越年龄的分量和话语权。

    在这群被生活挤压得喘不过气的人的眼中,他现在是唯一可能抓住的稻草。

    “事情大家都清楚了。”

    阳光明目光沉稳地扫过众人,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在审视战场,分析着敌我形势,“街道执行区里的政策,压力肯定很大。

    但我们坚决反对,也是天经地义,这是我们的权利!”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字字清晰:

    “第一步,必须团结起来,态度坚决!把我们面临的现实困难,原原本本、清清楚楚地摆到街道面前!

    晒台没了,公用空间只剩天井,四户变五户,居住环境会恶化到什么程度?

    安全问题——消防通道堵塞、煤炉密集、万一失火后果不堪设想;

    卫生问题——污水横流、蚊蝇滋生、传染病隐患;

    邻里矛盾——空间争夺、口角不断、天天鸡飞狗跳……

    这些都要摆出来,一件件、一桩桩,讲透!

    讲得让他们无法回避!能顶住压力,让他们放弃改造,是最好不过的结果!”

    他看到众人眼中燃起一丝希望的火苗,李桂花用力点头,何彩云眼中闪过一丝狠劲,姆妈张秀英紧抿的嘴角略微松弛。

    但随即,阳光明话锋一转,语气更显凝重,像一块冰冷的石头投入刚刚燃起的篝火:

    “但是,我们也要有心理准备。

    这是区里的统一部署,是‘上面’的决定。

    街道也只是执行者,胳膊拧不过大腿,万一……”

    他刻意加重了“万一”二字,目光扫过每一张脸,确保每个人都听清了这沉重的可能性,“我是说万一,实在顶不住呢?”

    天井里瞬间陷入一片死寂。

    连赵铁民抽烟的动作都凝固了,烟灰无声地掉落在青石板上。

    这沉重的“万一”,像一块骤然落下的巨石,压在每个人心上,刚刚燃起的火苗仿佛被这冰冷的现实瞬间扑灭,只余一缕绝望的青烟。

    陈阿婆抓着张春芳的手更紧了,喉咙里发出一声压抑的呜咽。

    “顶不住,那就只能争取最大的补偿!”

    阳光明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务实和决断,打破了死寂。

    “我们不能白白吃亏,让日子过得更艰难!要让他们知道,动了我们的地方,就得拿出东西来换!”

    “补偿?”何彩云眼睛一亮,像溺水者抓住了浮木,立刻追问,声音带着急切,“能要什么补偿?钞票吗?”

    她眼中闪烁着对现钞赤裸裸的渴望,仿佛它能解决一切困境。

    阳光明果断地摇摇头,粉碎了她不切实际的幻想:

    “直接给钱,可能性微乎其微。街道也没这个财权。

    我们要争取的,首先是工作名额!”

    他掷地有声地说出这四个字,如同抛出了一颗希望的火种。

    “工作名额?”李桂花和张秀英几乎同时惊呼出声,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动。

    在这个物资极度匮乏、一切凭票供应的年代,一个正式的国营或集体企业工作名额,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铁饭碗!

    意味着每月固定发放的粮票、油票、肉票,意味着稳定的收入和难以企及的体面!

    其价值,远超眼前所能想象的金钱。

    这是改变一个家庭乃至几代人命运的契机!是真正的“硬通货”!

    连一直沉默得像块石头的赵铁民也猛地抬起了头,浑浊的眼睛里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炽热的渴望光芒。

    他紧盯着阳光明,那眼神像饿狼看到了肉。蹲得太久的腿似乎有些发麻,他下意识地用手撑了一下地面。

    “对!”阳光明迎上众人骤然亮起的目光,语气斩钉截铁,如同在描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