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23.愁云惨雾,共商对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23.愁云惨雾,共商对策 (第3/3页)

一幅希望的蓝图,

    “如果能从街道争取到一个正式工的名额,不管最后落到我们哪一家头上,对我们整个石库门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是实实在在的胜利!

    是我们用被挤压的空间换来的硬通货!

    也是给家里添了个顶梁柱!”

    他刻意强调了这份希望的分量。

    这个提议像一颗炽热的火种,瞬间点燃了众人心中几乎熄灭的火焰。

    连颤巍巍的陈阿婆都激动得嘴唇哆嗦,抓着张春芳的手更紧了,指甲几乎掐进肉里:

    “工作……工作好啊!天大的好事!我们家春芳,正是年轻力壮、能干的年纪……要是能……”

    她浑浊的眼睛望向孙媳,充满了希冀的光,仿佛看到了孙媳妇穿上工装的样子。

    张春芳的脸颊也飞起两朵红晕,心跳加速,眼神里充满了向往。

    然而,阳光明接下来的话,又像一盆掺着冰碴的冷水,带着现实的清醒,毫不留情地浇在众人刚刚升腾的热望上:

    “不过,大家也别抱太大希望。”

    他的声音恢复了冷静,甚至带着一丝无奈,“街道手里的正式工名额极其有限,那是多少人打破头都抢不到的香饽饽。

    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得无法想象。

    我们石库门因为改造而额外争取到一个,难度非常大。

    所以,这个只能是尽力争取,不能当成唯一的指望,更不能因此……”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提前打了预防针,“伤了邻里和气!名额只有一个,给谁?争起来,比改造本身还麻烦!”

    希望刚升腾又骤然落下,如同被戳破的气球,众人发出无声的叹息。

    巨大的失望清晰地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何彩云眼中的光瞬间黯淡,撇了撇嘴;李桂花兴奋拍腿的手僵在半空;陈阿婆眼中的希冀也蒙上了一层灰暗。

    冯师母蔺凤娇则微微颔首,显然认同阳光明的清醒判断。

    “那……那还能要什么?”冯师母蔺凤娇比较冷静,迅速抓住了关键。

    她知道阳光明既然提出“补偿”,必有后手。她抱着胳膊,身体微微前倾,等待着答案。

    “票证!”

    阳光明斩钉截铁地说出这两个字,目光炯炯,如同在黑暗中指出了另一条路径。

    “这个更实际,也更容易争取!

    街道推进这个改造,肯定也会向上级诉苦,申请一些补偿资源。

    我们态度坚决,据理力争,他们为了完成任务,很可能会在票证上松口,用这个来‘安抚’我们,堵我们的嘴!”

    他掰着手指,条理清晰、如数家珍般地分析起来,那姿态,像极了在工厂里精打细算的会计:

    “四大件的票——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这些最硬通,最值钱,但也最难争取,名额少得可怜。

    我们可以提,作为最高目标,但心里也要清楚,别抱太高的期望。

    重点要放在生活必需的票证上!”

    他的语气转为更实际的考量,“副食品补贴票,每个月能多割几两肉、买几个鸡蛋,给老人孩子补点油水,这是顶顶要紧的!

    布票、毛线票,家里大人小孩添置衣服被褥,冬天能暖和些,不至于冻出病来;

    工业券,买点肥皂、牙膏、暖水瓶、搪瓷脸盆这些日常必需……

    这些票,能多争取一种,多争取一点额度,都是好的!是实实在在能改善我们生活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他每说一样,就弯下一根手指,那手势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他的目光转向客堂间方向,落在陈阿婆和搀扶她的张春芳身上,语气温和了些:

    “特别是陈阿婆家,人口多,能干活的女眷也多。

    我们还可以争取每月多分配一些街道的零散活计。

    比如糊火柴盒的指标,如果能多争取一些份额,让家里闲着的婶婶、嫂子们多点收入,贴补家用,买点针头线脑、油盐酱醋,这也是很实在的补偿。

    积少成多,也是一份收入,一份指望。”

    阳光明这一番话,条分缕析,务实通透,如同拨云见日。

    刚才还乱麻一团、只知愤懑茫然的思绪,瞬间被他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和可操作的路径。

    原来反对不是只有硬顶一条路,顶不住还可以这样争取利益!

    工作名额是遥望的星辰,可遇不可求;而票证和零工才是脚下的米粮,是家家户户都能沾到实惠的东西,是雪中送炭的生存之道。

    大家绝望的情绪被一种更实际的、带有目标感的斗志所取代。

    “到底是当领导秘书的!”

    李桂花第一个用力拍了下大腿,发出清脆的响声,脸上满是毫不掩饰的佩服和激动,之前的失望被新的希望冲淡:

    “脑子就是活络!这个章程,清清楚楚!有目标,有路子!顶得牢最好,顶不牢也要刮层油下来!”

    她看向阳光明的眼神充满了赞许,仿佛看到了主心骨。

    “是格是格!”

    何彩云也连连点头,一扫之前的尖刻和沮丧,看向阳光明的眼神热切了许多,甚至带上了一丝讨好:

    “明明讲得对!我们不能光晓得吵,光晓得发火,要晓得怎么要好处!要实实在在的好处!

    票证好,多要点肉票布票,实惠!看得见摸得着!比空口白话强一百倍!”

    她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多出来的一小块布、几两肉,生活似乎有了微弱的亮色。

    张秀英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一些,看着儿子,眼底是藏不住的骄傲和安心。

    儿子长大了,能扛事了,想得周全,比他们这些老脑筋强。她紧抿的嘴角甚至微微向上弯了一下。

    冯师母蔺凤娇微微颔首,理性地评价道:“明明分析得透彻。

    这样争取,既表明了我们的态度,寸步不让,维护我们的底线;又留有余地,懂得变通,寻求实际利益最大化。

    争取到了实际好处,街道那边也更容易接受,不至于彻底撕破脸,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

    这确实是个周全、可行、有智慧的好办法。”

    她认可了其中的政治智慧和生存哲学。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