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72.多方见证.要一个态度.香兰再回婆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72.多方见证.要一个态度.香兰再回婆家 (第2/3页)

。香兰是我闺女,她年轻守寡,带着两个孩子,不容易。我这个做爹的,不能看着她往后的几十年就这么在婆家受委屈,耗没了。”

    他深吸一口气,说出了最关键的话:“所以,我今天把态度摆在这里。我们阳家,支持香兰将来遇到合适的机会,往前走一步,再成个家。这也是国家提倡的,让丧偶的妇女能有个新奔头。”

    这话一出,王家人脸色都变了。王氏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恐慌,下意识地想开口,被王师傅用眼神狠狠瞪了回去。王金环和王银交换了一个担忧的眼神,两位邻居见证人也显得有些不自在。

    王师傅喉咙滚动了一下,脸上努力维持着镇定:“老哥,你的意思我明白。香兰还年轻,你有这个想法……也正常。只是……”

    他顿了顿,斟酌着用词:“只是建军才走没多久,两个孩子还小,香兰自己估计也没这个心思。咱们是不是……再缓一缓,从长计议?”

    “我没逼她立刻改嫁。”阳永康打断他,“我说的是‘将来’,是‘有机会’。一年,两年,甚至更久,都随她。我现在要的是你一个态度!如果将来香兰自己想通了,要往前走一步,你们王家,拦还是不拦?”

    所有目光都集中在王师傅脸上。

    他感到压力巨大,额上的汗水汇成滴,顺着脸颊流下来。

    他抬手擦了擦,沉默了几秒钟,终于艰难地开口:“如果……如果将来香兰确实想……想再走一步,我们王家……不拦着。”

    他说出这句话,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肩膀微微塌了下去。

    王氏发出一声极轻的呜咽,赶紧用手捂住了嘴。王金环伸手轻轻拍了拍母亲的背,自己的眼圈却也红了。

    “好!”阳永康要的就是这句话,他立刻接上,“亲家,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咱们今天就当着各位老邻居的面,把章程定下来,免得日后扯皮。”

    他环视一周,声音沉稳有力:“我阳永康做事,讲究光明磊落,不占别人一丝一毫的便宜。如果将来香兰改嫁,我保证,该是王家的东西,一分都不会少。”

    “第一,那两张大额存单,香兰保管的那一半,她会转交给我来保管。同时请王家,还有今天在场的所有邻居做监督。这两笔钱,在红红和阿毛长大成人之前,谁都不能动用一分一厘!这一点,可以白纸黑字写在协议上!”

    王师傅仔细听着,缓缓点头。这一点,他同意。钱能保住,最重要。两位邻居见证人也点头表示认可。

    “第二。”

    阳永康继续道,“关于阿毛给爷爷奶奶养老的问题。如

    果香兰改嫁,阿毛不会改姓,他永远姓王,是王建军的儿子。等他长大成人,必须回王家,给你们二老养老送终。

    在这之前,你们随时可以来看孩子,周末、寒暑假,也可以接回去住。该尽的孝道,绝不会少。”

    这话说到了王师傅心坎里。孙子是王家的根,这一点绝不能变。

    他脸上的神情松动了不少,连连点头:“这个应当,应当。”王氏也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第三。”

    阳永康看向王师傅,“关于香兰顶替建军进厂的那个工作名额。

    如果她将来改嫁,我们阳家,愿意出八百块钱,把这个名额买下来。

    这八百块钱,还是分成两份,四百块由王家保管,四百块由香兰保管。

    最终,这两笔钱和之前的所有钱一样,都是要留给红红和阿毛的。

    同样,香兰那份由我家保管,大家监督,写进协议。”

    阳光明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父亲考虑的周全程度,甚至超过了他的预期。

    几乎堵死了所有可能被指责的漏洞,也照顾到了王家最核心的关切——孙子和钱财。

    他看到姐姐阳香兰绞着衣角的手指微微松开了些,背也不像刚才那样绷得笔直。

    王师傅听完,沉默了片刻。

    阳永康提出的这些,和他预想的差不多,甚至更公道。他确实找不出反对的理由。他与两位邻居交换了一下眼神,见他们都微微点头,这才松了口气。

    周围的老邻居们也纷纷低声议论:“永康大哥真是仁至义尽了。”

    “是啊,什么都考虑到了,不占便宜。”

    “这样好,以后清清楚楚。”

    王师傅终于抬起头,看着阳永康,郑重地点了点头:“老哥,你考虑的周到。就按你说的办。我们没意见。”

    阳永康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缓和:“好,既然都没意见,那就立个字据。冯老师,你笔头好,能不能麻烦你帮我们起草一份协议?”

    冯老师早就准备好了纸笔,推了推眼镜,点点头:“义不容辞。”

    他走到中间的小方桌前,铺开信纸,略一思索,便刷刷写了起来。

    天井里很安静,只有钢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看着那支笔在纸上移动,仿佛那笔尖流淌的不是墨水,而是两家人未来的命运。

    很快,一份条款清晰、表述严谨的协议就写好了。

    冯老师还用复写纸在下面垫了一张,复写了一份,这样一式两份,王家和阳家正好各留一份。

    “永康,王师傅,你们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冯老师把两份协议分别递给两人。

    阳永康和王师傅仔细地看着,偶尔低声交换一下意见。

    周围的邻居也都伸着脖子看。

    协议基本就是阳永康刚才说的那三条,写得明明白白,还增加了一些细则,比如孩子探视的具体安排,钱款保管的监督方式等。

    “没问题。”阳永康看完,递给身边的张秀英和儿子们看。

    “我们也没问题。”王师傅也看完了,递给了两位邻居见证人过目。

    大家都表示没有异议。

    “那就签字吧。”阳永康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印泥。那是一个小小的红色印泥盒,边缘已经有些掉漆,露出里面的铁皮。

    他和王师傅作为两家的代表,先在两份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按了红手印。阳永康的字迹方方正正,王师傅的则略显潦草,但都写得认真。

    张秀英、王氏作为家庭成员,也签了名,按了手印。张秀英的手有些颤抖,王氏则几乎是被人扶着完成这个动作的。

    接着,王金环、王银环、阳光辉、阳光明作为相关亲属,也签了名。阳光明的签名最是潇洒流畅,引得几位邻居多看了两眼。

    最后,两位王家的邻居和冯老师、陈乐安作为见证人,郑重地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陈乐安还特意注明了自己的工作单位和职务,以增加协议的正式性。

    每一笔落下,都仿佛带着重量。当最后一个名字签完,所有人都暗暗松了口气。

    签完字,按好手印,双方各执一份协议。

    阳永康把自己那份仔细折好,放进上衣口袋,还特意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