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1.拿到回城手续.霍主任的回礼.出院返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91.拿到回城手续.霍主任的回礼.出院返程 (第3/3页)

“出院后,石膏还要继续固定至少两个月,期间绝对不能负重,定期复查……注意营养,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如果出现患肢肿胀加剧、疼痛异常、脚趾发麻发紫等情况,要立刻就近就医……”

    阳光明认真听着,一一记下。

    交代完毕,霍主任在出院通知单上签了字,递给阳光明:“拿去护士站和收费处办手续就行。”

    “谢谢霍主任。”阳光明接过通知单,再次道谢,便准备告辞。

    “等一下,小阳同志。”霍主任却叫住了他。

    只见霍主任弯下腰,从他办公桌最下面的抽屉里,取出一个长条形的木盒子。盒子是用普通的松木打造的,没有上漆,露出原本的木纹,看上去朴实无华。

    霍主任将木盒子放在桌上,推到阳光明面前。

    “霍主任,这是?”阳光明有些疑惑。

    “打开看看。”霍主任语气平静。

    阳光明依言打开盒盖。里面衬着红色的绒布,绒布上整齐地躺着四支人参。人参的主根粗壮,须根清晰分明,虽然年份看上去并不算高,但品相完好,显然是精心挑选过的野山参。

    “霍主任,您这是……”阳光明隐约猜到了什么,连忙想要推辞。

    霍主任抬手制止了他,语气坦诚而坚决:“小阳同志,你上次带来的那些东西,尤其是那两斤淡干海参,我老父亲用了之后,咳嗽和气短的毛病确实缓解了不少,精神头也好了些。这份人情,我记在心里。”

    他指着木盒里的人参:“这四支参,是我托了好几个人情,从别人手里换来的。

    虽然年份不算很长,但野山参的药性足。

    按照现在的市价,这四支参的价格,大概值三百块钱左右。和你那些东西的价值,大致相当。

    咱们就当是朋友之间,互通有无,调剂一下。这东西,你务必收下。”

    阳光明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和敬意。

    他当初送礼,是有所求,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而霍主任此举,却是在恪守着他作为一名医者的原则和底线——不白拿病患家属一分一毫。

    即便他心知肚明阳光耀的伤势可能有猫腻,即便他最终出具了那份关键的诊断证明,他依然选择用这种等价交换的方式,来维持本心的安宁和操守。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霍主任这样的人,显得格外珍贵。

    “霍主任,这绝对不行!”阳光明态度坚决地拒绝,“那些东西是我自愿带给您的,是我的一片心意。您帮了我们这么大忙,我们感激还来不及,怎么能再收您这么贵重的东西?这参您留着,给家里老人补身体更好。”

    霍主任摇了摇头,神色认真:“小阳同志,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我霍某人行医几十年,有自己的规矩,病患家属的东西,不能白收。

    那两斤海参,于我老父亲是雪中送炭,我承你的情。但这参,你必须拿走。否则……”

    他顿了顿,语气虽然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否则,你现在就把那些海参、巧克力等,都拿回去,我一样不留。”

    阳光明愣住了。他看着霍主任清澈而坚定的眼神,知道这位老医生是认真的。他不是在客套,而是在坚守一种近乎执拗的原则。

    “霍主任,您这……这真是……”阳光明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霍主任缓和了一下语气,解释道:“药不对症,即是毒。我父亲虚不受补,海参性温,缓缓进补正合适。但这人参药力雄浑,他的身体状况目前承受不起,用了反而有害无益,放在我这里也是浪费。你带回南方,或许更能物尽其用。”

    话已至此,阳光明知道自己如果再推辞,就是辜负了对方的一片诚心,甚至是一种不尊重。

    他看着那四支静静躺在木盒中的人参,又看看霍主任那张写满疲惫却眼神清正的脸,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双手接过了那个沉甸甸的木盒,语气无比郑重:“霍主任,您的话,我明白了。这份心意,我收下。谢谢您!您是我见过的最值得敬佩的医生!”

    霍主任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释然的笑容,摆摆手:“言重了。回去路上照顾好你二哥。去吧,一路保重!”

    阳光明捧着木盒,对霍主任深深鞠了一躬,这才退出了办公室。

    轻轻带上门,他站在安静的走廊里,看着手中的木盒,心中感慨万千。

    这一次东北之行,让他见识了人性的复杂与算计,也让他遇到了像霍主任这样在混沌中坚守着自身光亮的人。

    这四支人参,此时在他的心里有着别样的分量。

    他小心地拿着木盒和出院通知单,先去办理了出院手续,结清了费用,然后才返回病房。

    病房里,阳香梅已经将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其实也没什么太多东西,主要是一些日用品和少部分营养品。

    阳光耀正眼巴巴地等着,看到弟弟回来,立刻问:“手续都办好了?霍主任没说什么吧?”

    “都办好了。”阳光明点点头,将木盒小心地放进旅行包的内层,“霍主任交代了些注意事项。咱们可以走了。”

    听到“可以走了”这几个字,阳光耀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仿佛将积压在胸中许久的浊气全部吐尽。

    他的目光扫过这间住了十多天的病房,眼神复杂,有痛苦,有煎熬,有算计得逞的庆幸,也有终于要离开的解脱。

    “走了好……走了好……”他低声说着,在阳香梅和阳光明的搀扶下,小心翼翼地挪下病床,坐上了阳光明借来的轮椅。

    阳光明推着轮椅,阳香梅提着行李包,三人最后看了一眼这间充满了消毒水味和无数复杂记忆的病房,缓缓走了出去。

    走廊里,偶尔有护士和病人家属投来目光,有关切,有好奇,也有淡淡的同情。

    他们并不知道,这个看似不幸的骨折病人,即将带着一份“严重”的诊断证明和全套的回城手续,就要离开这片土地,走向截然不同的未来。

    回到招待所,安顿好阳光耀,天色已经渐晚。

    阳光明让二姐陪着二哥,自己则出去了一趟,买了明天去哈市的火车票,又特意买了一副拐杖。

    短途只有硬座。从这个小县城到哈市,路途不算远,只需要一个多小时。

    买好车票,他又去邮电局给厂里打了个长途电话,大致汇报了一下“催款”工作的进展,说明可能会比原计划晚回去一两天,处理一些“后续事宜”。

    刘金生在电话那头语气很是和蔼,让他不必着急,把事情彻底处理妥当再回来。

    最后,他又请刘金生转告妈妈张秀英一声,一切都好,不要惦记。

    做完这一切,他才回到招待所。

    晚饭后,房间里的阳光耀因为兴奋和期待,毫无睡意,不停地摩挲着那个装着他命运转折点的文件袋,反复问着弟弟关于回家的种种细节。

    阳香梅则在一旁,细心地帮弟弟整理着明天要带走的行李,将衣服迭得整整齐齐。

    灯光昏暗,映照着三张年轻却已饱经世事的脸庞。

    明天,他们将再次踏上旅程,一个走向渴望已久的归途;一个暂时留下面对新的生活;另一个,则还要继续完成他的使命,然后带着二哥,跨越山河,返回故乡。

    窗外的东北初冬,寒风依旧凛冽,但在这间小小的招待所房间里,却涌动着希望的暖流。

    未来的路或许依旧漫长,但至少此刻,他们抓住了一道至关重要的光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