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27.塌天大祸.悲欢交织.年代婚礼.洞房花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27.塌天大祸.悲欢交织.年代婚礼.洞房花烛 (第2/3页)

片橘红,弄堂里开始弥漫起各家各户晚饭的香气,夹杂着炒菜的滋啦声和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叫喊声。

    这个夜晚,这小小的石库门里,有人为命运的转折、即将开启新篇章而欣喜;有人为时代的无情、靠山崩塌而不得不收敛锋芒,低调求生;也有人为子女即将到来的新生活而充满期盼,忙碌并快乐着。

    人间烟火,悲欢交织,大抵如此。

    ……

    时间在忙碌与期待中过得飞快,如同指间沙,不经意便流逝大半。

    转眼间,夏日的酷热彻底褪去,秋意渐浓,魔都的天空变得愈发高远湛蓝,云絮舒卷,带着几分疏朗。

    路旁的梧桐树叶开始泛黄,偶尔有几片早早辞枝的,打着旋儿飘落下来。

    日历一页页翻过,终于翻到了那个被阳光明特意标记、在心中默念了无数次的日子——十月六日,星期日。

    一大清早,天还没完全亮透,东方只是现出鱼肚白,石库门里就已经热闹起来,人影幢幢。

    阳光明穿着一身崭新的笔挺的深蓝色中山装,风纪扣扣得一丝不苟,胸前别着一朵用红绸扎成的大红花,精神抖擞,眉眼间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气,连嘴角不自觉扬起的弧度都比平日更高。

    阳永康和张秀英也都换上了只有逢年过节或重要场合才穿的衣服,料子挺括,颜色鲜亮,脸上堆满了笑容,皱纹里都仿佛盛满了喜悦。

    两个哥嫂更是忙前忙后,张罗着茶水,招呼着早早就来帮忙的亲友邻居。

    接亲的队伍已经集合在弄堂口。

    除了作为新郎官的阳光明,还有特意请来助阵、充当“保驾”兄弟的楚大虎、严俊,以及作为好友代表的谢飞扬。

    楚大虎依旧是一身腱子肉,穿着崭新的海魂衫,外面套着件半旧军装,乐呵呵的,声如洪钟;严俊则是一身干净利落的白衬衫配灰色卡其裤,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显得格外精神清爽;谢飞扬脸上也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只是仔细看去,眼底深处似乎还藏着一丝未能完全散去的落寞与怅惘,但他掩饰得很好,努力融入这喜庆的氛围,不想扫了兄弟的兴。

    接亲用的交通工具是一辆草绿色的帆布篷吉普车,这是阳光明通过贺领导的关系借来的,既体面气派,又避免了动用厂里车辆可能带来的闲话。

    如果不是军区太远,他更愿意选择自行车接亲,这样更低调一些,也更符合当下的普遍情况。

    吉普车稳稳地停在弄堂口,引来了不少邻居和早起行人的围观和议论,孩子们更是兴奋地围着车子打转。

    “阳家老三今天娶媳妇儿了!看这阵势!”

    “看看这车,真气派!还是吉普车呢!”

    “新娘子是军区首长的女儿,听说又漂亮又贤惠!”

    “光明这孩子,真是有出息,事业爱情双丰收啊!找了个这么好的对象!”

    “听说新娘子陪嫁不少呢,手表和自行车都有……”

    在众人羡慕、祝福和好奇的议论声中,阳光明和接亲的兄弟们一一拍手,然后依次坐上吉普车。

    车子引擎发出沉稳的轰鸣声,缓缓发动,在众人的目送和欢呼声中,驶出了狭窄的弄堂,朝着军区大院的方向稳稳驶去。

    路上还算顺利,虽然赶上了周日早晨,但此时的魔都街头,自行车流是主力,汽车并不多见,远不如后世那般拥堵不堪。

    楚大虎和严俊兴奋地看着窗外的街景,指着路旁新刷的标语或新开的商店,不时和阳光明开几句玩笑,打趣他即将“失去自由”,步入“围城”。

    阳光明只是好脾气地笑着,任由他们调侃。

    谢飞扬则大多时候沉默着,目光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偶尔附和着笑笑,或者简短地回应一两句。

    阳光明理解谢飞扬的心情,冯向红家的事情最终还是没有转机,两人已经分手。

    此刻看着好友即将步入婚姻殿堂,与自己心爱之人永结同心,谢飞扬心中定然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阳光明只能趁着楚大虎他们不注意,用力拍拍他的肩膀,递过去一个理解、宽慰的眼神,一切尽在不言中。

    谢飞扬回以一个勉强的带着苦涩的微笑,轻轻点了点头。

    车子驶入戒备森严、门口有持枪卫兵站岗的军区大院,在林见月家那栋显得庄重肃穆的红砖小楼前停下。

    林伟豪和高静怡早已在家中等候,屋里屋外也聚集了一些林家的亲戚朋友,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出乎阳光明意料的是,接亲过程异常顺利,并没有遇到想象中的“为难”或“考验”。

    林家的亲戚朋友也都颇为和气体贴,只是按照习俗,让新娘子吃了几个寓意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枣泥馅汤圆,说了一些“白头偕老”、“早生贵子”之类的祝福话语,气氛温馨而融洽。

    林见月今天美得不可方物,仿佛将整个秋天的明丽都集于一身。

    她穿着一身崭新的剪裁合体的女式军便装,更衬得她身段窈窕,腰肢纤细,面容娇艳如盛放的玫瑰。

    头发精心梳理过,在脑后盘成一个优雅的发髻,别着几朵精致的红色绢花,脸上薄施脂粉,柳眉杏眼,朱唇一点,带着新嫁娘特有的羞涩与幸福红晕,眼波流转间,满是柔情蜜意。

    她看向阳光明的眼神,明亮而充满信赖,笃定他是她此生唯一的依靠和归宿。

    “爸,妈,我会好好照顾见月的,一辈子对她好。”阳光明对着林伟豪和高静怡,郑重地承诺,目光坚定而真诚。

    林伟豪穿着一身挺括的军装,虽然没有佩戴领章帽徽,但依旧显得威严挺拔。

    他点了点头,目光中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份沉甸甸的托付意味:“光明,见月以后就交给你了。你们年轻人,要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为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力量。”他的话语带着当前时代特有的烙印。

    高静怡眼圈有些发红,显然是强忍着泪水。

    她拉着女儿的手,又看看眼前这个即将成为她女婿的年轻人,千言万语化作一句反复的叮咛:“好好的,你们都要好好的……常回家看看……”声音有些哽咽。

    简单的仪式和告别后,阳光明牵着林见月的手。她的手心有些微凉,带着些许汗湿,显露出她的紧张。

    在亲友的簇拥和祝福声中,他们下了楼,坐进了等候在楼下的吉普车。

    接亲队伍辞别了依依不舍的林家父母,车子再次缓缓启动,驶离了安静肃穆的军区大院,汇入了街上的车流。

    按照计划,接亲的车队没有直接开回红星厂家属院的宿舍楼,而是先去了红星国棉厂那座平日里用于开会、学习的小礼堂。

    这里,将举行一场简单而严肃、具有时代特色的婚礼仪式。

    小礼堂已经布置过,显得朴素而庄重。

    正面墙上贴着硕大的红纸剪出的喜字,喜字上方并排挂着领袖像和五星红旗。

    厂里的主要领导,包括厂长赵国栋,以及一些关系亲近的同事、阳光明父母兄嫂、林家部分能到场的亲友,以及楚大虎、严俊、陈卫红等好友同学,都已经等候在这里。

    人们低声交谈着,脸上带着笑容,整个礼堂弥漫着一种正式而又喜庆的气氛。

    上午十点整,婚礼仪式正式开始。由厂长赵国栋亲自主持,这无疑给婚礼增添了不少分量。

    赵国栋首先上台,拿出两张印着红字的结婚证书,庄重地宣读了阳光明同志与林见月同志自愿结婚,经审查符合婚姻法规定等内容。

    然后,他发表了简短而热情的讲话。

    他赞扬了阳光明同志在厂里的优秀表现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肯定了他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也祝福两位新人新婚快乐,白头偕老,希望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他的讲话,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没有繁琐的流程,没有喧闹的游戏。

    在庄严肃穆的《东方红》乐曲声中,阳光明和林见月并肩站立,首先向正前方的领袖像鞠躬,表达敬仰与忠诚;然后向坐在前排的双方家长鞠躬,感谢养育之恩;最后,夫妻相对,郑重地互相鞠躬。

    整个仪式简洁、庄重,充满了这个时代特有的政治气息和集体主义色彩,却又在某种程度上,为婚姻赋予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阳光明看着身旁脸颊绯红、眼睫微垂、带着几分羞涩却又努力保持端庄的林见月,心中涌动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他即将与这个温婉秀丽、与他心意相通的女子,在法律和亲友的见证下,正式结为夫妻,开始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

    前世今生的记忆与情感在此刻交织,让他心潮澎湃。

    仪式结束后,时间刚过十一点。

    宾客们便互相招呼着,一同步行前往位于厂外不远处的一家饭店。

    阳光明在这里预定了四桌喜宴,规格和他二哥阳光耀结婚时差不多,菜肴丰盛实惠,有鸡有鱼有肉,但严格控制了预算,绝不铺张浪费,符合当前提倡的节俭风尚。

    饭店大厅里,四张圆桌已经摆开,铺着白色的桌布,碗筷酒杯摆放整齐。

    红烧肉色泽油亮、软糯诱人,清蒸鱼形态完整、鲜香扑鼻,四喜丸子个大饱满、寓意吉祥,白切鸡皮黄肉白、蘸料鲜美,香菇菜心清爽解腻,三鲜汤热气腾腾、内容丰富……

    一道道硬菜、家常菜陆续端上桌,香气四溢,引得人食指大动。

    大家按照引导纷纷落座,举杯祝福,杯盏交错,气氛热烈而融洽。

    阳光明和林见月逐桌敬酒,感谢各位领导、亲友的到来。

    林见月只是以茶代酒,但在这样的场合下,依旧被众人的祝福和善意的玩笑闹得脸颊通红,如同熟透的苹果,娇羞无限。

    阳光明则沉着应对,在楚大虎等人的起哄下,也实实在在地喝了不少杯白酒,脸上带着酣畅的笑意,眼神却依旧清明。

    喜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宾主尽欢。

    下午两点多钟,大部分亲友,尤其是长辈和领导们,开始陆续告辞。

    阳光明和林见月站在饭店门口,一一握手道别,感谢他们的光临。

    送走大部分宾客后,剩下的便是楚大虎、严俊、陈卫红、谢飞扬等一帮年轻的同学朋友,他们簇拥着这对新人,说说笑笑,朝着位于家属院的那间早已精心布置过的新房走去。

    属于年轻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