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41.说服与争取.博士资格考试.高额奖学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241.说服与争取.博士资格考试.高额奖学金 (第3/3页)

无尽的知识点。他甚至感觉不到疲惫,只有一种不断汲取知识、不断突破认知边界的充实感和愉悦感。

    仅仅过了二十天,当阳光明合上最后一本指定的重要参考书的最后一页,轻轻地将那本刚刚出版的书籍放回书架时,他静静地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上,顿感全身轻松,轻轻闭上了眼睛。

    午后的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温暖地洒在他的身上。

    他没有在脑海中机械地回忆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尝试将整个计算机科学的核心知识体系,如同构建一棵巨大的“知识树”一般,从根基到主干,再到分支和叶片,完整地、有机地梳理了一遍。

    他感觉到,各个原本独立的领域之间,仿佛被无数无形的丝线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

    一种前所未有的、对知识的掌控感和强烈的自信,充盈在他的胸间,如同这加州的阳光般温暖而真实。

    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准备好了。甚至比预想中还要充分。

    他不再有任何犹豫,当天下午便前往计算机科学系的教学办公室,正式提交了参加本月博士资格认证考试的申请。他的申请很快被受理,考试就定在一周之后。

    这最后的一周,阳光明没有选择继续拼命地往大脑里塞入新的知识,或者进行高强度的刷题。

    他深知“张弛有道”的道理。

    这一周,他的主要任务变成了回顾、梳理、查漏补缺,以及最重要的——调整身心状态。

    他减少了在图书馆的时间,增加了在校园里散步、慢跑的时间,让自己沐浴在加州的阳光下,呼吸新鲜的空气,确保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以最清醒的头脑、最充沛的精力和最平和的心态,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严峻挑战。

    考试日如期而至。

    笔试部分在系里一间宽敞的教室进行,持续了整整一天。

    上午和下午各一场,每场三个小时,涵盖了从硬件到软件、从理论到应用的多个核心领域。

    试卷上的题目不仅题量巨大,而且难度极高,既有对基础概念的深度挖掘,也有需要灵活运用多种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题,甚至还有一些涉及当前研究热点、带有明显探索性质的开放性题目。

    考场里气氛凝重,只听得见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

    阳光明坐在靠窗的位置,沉着冷静地审题、思考、在草稿纸上演算,然后才在答题纸上清晰地有条理地写下自己的解答。

    他的思路异常清晰,下笔如行云流水。遇到一些极其刁钻、看似无从下手的难题时,他也能毫不慌乱,充分调动起前世今生的所有知识积累和思维工具,从一个独特而巧妙的角度切入,层层剖析,给出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解答。

    他那强大的精神力确保了他即使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脑力消耗下,依然能保持高度的专注和思维的敏锐。

    第二天是口试环节,这是对考生心理素质、临场应变能力和学术潜力的更直接、也更严峻的考验。

    口试在一间小会议室进行,由系里五位在不同领域颇有建树的资深教授组成的委员会对他进行轮番提问。

    这五位教授中,就包括了他之前听闻的,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理论领域享有盛名的霍夫曼教授。

    面对五位学术权威审视的目光,阳光明顶住了巨大的压力。

    他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用流利而准确的英语,与教授们进行交流、讨论,甚至是友好的辩论。

    教授们的问题天马行空,不仅深入考察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更侧重于探测他的科研思维、批判性思考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本学科未来发展的看法。

    阳光明展现出的扎实无比的理论功底、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尤其是对一些前沿问题所提出的蕴含着未来智慧火花的独到见解,给在座的几位教授,特别是霍夫曼教授,留下了极其深刻甚至是惊艳的印象。

    这场口试,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考试,更像是一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讨论。

    考试全部结束后,便是短暂而难免有些忐忑的等待。

    尽管阳光明对自己的表现有相当的把握,但在最终结果公布之前,一丝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三天后的下午,他正在宿舍里阅读一篇关于早期神经网络的研究论文,接到了系里教学秘书打来的电话,通知他立刻去一趟系办公室。

    他的心微微一紧,随即恢复平静,整理了一下衣着,便快步前往。

    在系办公室里,那位负责研究生事务的女士,面带微笑地递给他一份正式的通知函。阳光明接过函件,迅速扫过上面的英文内容——

    “我们很高兴地通知您,您已成功通过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博士资格认证考试。经过考试委员会的全面评估,您的综合表现被评为‘优异’(Outstanding)。特此祝贺!您现已正式获得计算机科学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

    看到这里,阳光明一直悬着的心,终于稳稳地落回了实处。

    他舒缓地吐出了一口气,仿佛将这一个月来所有的压力和疲惫都随之排出体外。

    尽管心中有预期,但直到此刻,看到这白纸黑字的正式确认,这块大石头才算真正落地,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如同暖流般瞬间传遍全身。

    他强压下内心的激动,首先做的就是按照程序,将这个好消息书面汇报给了联络处的刘参赞。

    刘参赞在接到报告后,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打来了电话。

    电话那头,他原本沉稳的声音里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喜悦和高度赞赏:

    “阳光明同志!这是天大的好消息,你成功了!而且还拿到了‘优异’的评价!真是太了不起了!你为我们中国留学生争了光,树立了标杆!

    我要立刻向周组长和国内为你请功,你这可是大大超出了组织的最高预期啊!”刘参赞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他清楚地知道,阳光明此举不仅证明了其个人卓越的实力,直接进入博士阶段更意味着留学时间会被大幅缩短。

    “谢谢刘参赞的鼓励和支持!这只是开始,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期望。”阳光明握着话筒,语气依旧保持着谦逊。

    这次考试的结果公布后,关于一个中国新生以“优异”评价直接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消息,已经开始在小范围内悄然流传。

    第一个向阳光明表示祝贺的,自然是他的临时学术顾问戴维森教授。

    “阳!恭喜你!”

    这一次,戴维森教授直接站在办公室门口迎接他,脸上带着由衷的笑容,“这真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成就!系里几位参与口试的教授,特别是霍夫曼教授,对你的评价非常高!”

    他拍了拍阳光明的肩膀,语气中带着惊喜,“霍夫曼教授亲自跟我说,他对你在口试中展现出的知识深度和思维活力非常感兴趣。他想约个时间,跟你详细谈一谈,关于你未来的研究方向。”

    霍夫曼教授?阳光明心中一动。

    霍夫曼教授正是他期望接触到的顶尖学者之一,是人工智能和形式化方法领域的权威。

    他立刻恭敬地回应:“这是我的荣幸,戴维森教授。非常感谢您的引荐。”

    在与霍夫曼教授的面谈中,阳光明再次展现了他那远超同龄人的学术素养。

    他不仅对霍夫曼教授提出的关于计算复杂性、逻辑编程、早期机器学习模型等专业问题对答如流,还能就某些当前研究的瓶颈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富有启发性和前瞻性的见解。

    他的某些想法,甚至让霍夫曼教授都感到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某种新的可能性。

    霍夫曼教授对他大为欣赏,当场明确表示,非常欢迎他进入自己的研究小组,从事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更让阳光明感到惊喜的是,霍夫曼教授主动提出,要为他申请一项名额极少、竞争极其激烈但金额非常丰厚的“校长特别奖学金”(President's Fellowship),以全额支持他整个博士期间的学费、生活费和各种研究开销。

    霍夫曼教授的效率很高,仅仅间隔了两天,阳光明就拿到了获得“校长特别奖学金”的正式通知。

    这项奖学金在博士阶段的资助数额很高,每学期高达八千美元!

    这意味着,阳光明不仅以惊人的速度直接进入了博士项目,师从顶尖教授,更一举解决了所有海外学子最为头疼的经济问题,获得了足以让阳光明在明面上能够安心从事学术研究的高额奖学金支持!

    这个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在留学生圈子和联络处传开。

    刘参赞在接到阳光明关于导师和奖学金事宜的正式汇报后,在之前的惊讶和欣喜之上,更是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振奋。

    他立刻亲自执笔,向国内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清华大学发了措辞热烈、评价极高的电报,详细汇报了这一连串的喜讯。

    在给国内的报告里,他毫不吝啬赞美之词,高度赞扬了阳光明同志卓越非凡的专业能力、顽强拼搏的钢铁意志、冷静清晰的战略眼光以及强烈的爱国心与责任感,认为他为中国广大留学人员树立了极其优秀的榜样,展现了新中国培养的青年学子的顶尖水平和无限潜力。

    阳光明也很快铺开信纸,给魔都的家人和金兰教授各自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他详细描述了自己初抵美国的见闻、斯坦福校园的景色、备考的经过以及最终顺利通过考试、获得名师赏识和奖学金的喜讯。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师长悉心培养的感激之情、对家人无私支持的深深思念,以及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这两封信需要外事部门转达,里面的内容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所以阳光明很注意书信里的措辞。

    至此,阳光明以无可争议的实力和卓越的表现,远远超出了组织和联络处对他所能设定的最高预期。

    这不仅证明了他完全有能力在世界顶尖学府斯坦福立足,并且能以最耀眼的方式脱颖而出。

    这一点,至关重要。

    这为阳光明接下来可能进行的那些深藏于心的“发财大计”,争取到了足够多的自由时间和极其宽松的自主空间,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来自管理层面的不必要的关注、询问和约束。

    他现在已经正式成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教授,享受着高额奖学金,无需为基本生活开销担忧,也无需再占用国家宝贵的外汇资源。

    阳光明的斯坦福生涯,以一种远超所有人预料的方式,就此正式、华丽地拉开了帷幕。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