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58.国内助理.人选建议.不凡背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58.国内助理.人选建议.不凡背景 (第1/3页)

    阳光明和贺振中,一前一后走出书房,餐厅里已然飘散着饭菜的香气,瞬间包裹了二人。

    刘雅娟正指挥着家政人员将最后一道汤端上桌,那是一只沉甸甸的紫砂汤钵,里面是奶白色的腌笃鲜,汤面浮着几点金色的油星,咸肉、鲜肉与嫩黄的春笋在汤中若隐若现。

    见到他们出来,刘雅娟的脸上立刻绽开热情的笑容,“老贺,光明,快过来坐,菜都齐了,就等你们了。”

    餐桌上是六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显然是用心准备的,荤素搭配,浓淡相宜。

    居中是一盘清蒸东星斑,鱼身优雅地侧卧在长盘中,剖了花刀处嵌着嫩绿的葱丝和火红的椒丝,像给鱼披上了彩衣,淋着亮晶晶的薄芡,更衬得鱼肉雪白剔透。

    旁边是一盘油光锃亮的红烧肉,方方正正的五花肉块,肥瘦层次分明,颤巍巍地透着诱人的酱红色,仿佛轻轻一碰,那层晶莹的肉皮就会在舌尖化开。

    一盘碧绿生青的清炒菜心,只取最嫩的部份,炒得恰到好处,翠色欲滴,嫩得仿佛能掐出水来。

    一盘金黄酥脆的炸烹大虾,个个都有小儿拳头大小,虾壳炸得蓬松酥脆,隐约可见里面饱满的虾肉。

    一盘家常的麻婆豆腐,却做得毫不含糊,红油赤酱,雪白的豆腐块浸润其中,上面撒着细碎的翠绿葱花,麻辣鲜香的气味隐隐飘来。

    还有那砂锅腌笃鲜,热气腾腾,汤色奶白醇厚,咸肉的咸香、鲜肉的丰腴与春笋的清新,在长时间的笃煮中完美融合,散发着咸鲜滋味。

    “刘阿姨,您太客气了,做了这么多菜,辛苦了。”

    阳光明看着这一桌丰盛得近乎隆重的菜肴,心中暖融融的,这不仅仅是饭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情谊,是他远在异国他乡时常常怀念的温暖。

    “不辛苦,不辛苦,你难得回国一趟,必须得好好招待。”

    刘雅娟一边熟练地用公筷给他布菜,先夹了一块最肥美的鱼腩,又添了一块颤巍巍的红烧肉,一边笑道:“也不知道你在国外吃的习惯不,听说那边都是面包牛排,生冷东西多。今天做的都是家常菜,你尝尝合不合口味,看是不是以前那个味儿。”

    她的话语里充满了长辈的关切。

    贺振中走到靠墙的楠木酒柜旁,打开玻璃柜门,略一审视,取出一瓶白色瓷瓶的茅台酒。

    他笑道:“今天高兴,光明回来,又谈了这么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得喝两杯庆祝庆祝。”

    他平常自律甚严,注重养生,午餐最多浅酌两小盅,今天却主动开了酒,可见心情确实极好。

    刘雅娟了解丈夫的脾性,知道他是真开心,也没多说什么劝阻的话,只是转身去餐具柜里拿了三个小巧的白瓷酒盅过来,一一摆放在各人面前。

    阳光明连忙起身,从贺振中手中接过酒瓶。

    他先给贺振中面前的酒盅斟满,然后又给刘雅娟和自己倒上。

    “来,光明。”

    贺振中端起那不足一钱的小酒盅,神情郑重,目光炯炯地看着阳光明,“欢迎你回国,也为你这份不忘家乡、报效国家的心意,干一杯!”他的祝酒词简洁而有力。

    “谢谢贺伯伯,刘阿姨。”阳光明双手捧杯,姿态放得很低,与二人轻轻一碰,杯壁发出清脆的“叮”声。

    然后,他将那小酒盅里的白酒一饮而尽。

    一股热辣醇厚的暖流顺着喉咙滑下,瞬间在胃里散开,化作一股暖意涌向四肢百骸。同时,一股浓郁而独特的酱香在口腔和鼻腔中萦绕。

    这熟悉而强烈的口感,是他在国外喝任何洋酒都从未体验过的,是属于故乡的、深刻在记忆里的味道,带着一种情感上的冲击力。

    “吃菜,快吃菜,压一压。”

    刘雅娟忙不迭地又给他夹了一筷子清炒菜心,关切地说道:“这酒烈,空肚子喝容易上头,喝慢点。”

    席间,气氛融洽温馨。

    贺振中不再谈论工作上的话题,而是问起了阳光明在斯坦福的日常生活细节,美国西海岸的风土人情,以及港岛近期的社会见闻。

    阳光明也捡着有趣能说、不涉及敏感领域的事情分享了一些,比如校园里的趣事、硅谷新兴科技的萌芽、港岛市井的繁华景象,引得对国外充满好奇的刘雅娟不时发出惊叹,连连追问细节。

    贺振中听得仔细,偶尔插话问一两个关键问题,比如美国高校的科研机制、风险资本的投资偏好,或者港岛作为自由港的运作特点,显示出他这位身处内地的领导干部,对外部世界并非一无所知,而是通过文件和内部资料保持着相当的关注,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洞察。

    一瓶茅台酒,就在这轻松愉快的交谈中,你一盏我一杯地见了底。

    贺振中脸上泛起了红光,话比平时多了些,眼神却依旧清明。

    阳光明的酒量本就不错,加上心情舒畅,也只是觉得浑身暖洋洋的,十分惬意,头脑依然清醒。

    饭后,三人移步到客厅沙发坐下。

    刘雅娟给他们泡了一壶酽酽的龙井茶解酒,细长的茶叶在杯中舒展沉浮,清新的茶香稍稍冲淡了空气中残余的酒意,带来了另一种宁静的享受。

    贺振中吹了吹浮沫,喝了一口热茶,满足地吁了口气,将思绪拉回正事,说道:

    “你这次时间紧,只有一周假期。关于那八十万美元创汇指标的事情,我会尽快安排落实,下午一上班就召集计委、外经贸局的相关人员开个会,把流程和政策口径明确下来,特事特办。”

    他的语气,恢复了工作时的果断。

    他顿了顿,用茶杯盖轻轻拨弄着茶叶,继续道:“这件事情,宜早不宜迟。快的话,今天下班前应该就能有个初步方案和对接人。

    有了结果,得马上通知你,后续还有很多手续需要你本人出面办理。”

    阳光明表示理解:“我明白,一切听贺伯伯安排,我随时配合。”

    他知道在国内办事,有贺振中这样的重量级人物牵头,效率会完全不同。

    贺振中手指轻轻敲着沙发扶手,发出有节奏的微响,思考着接下来的步骤:

    “嗯……就算开了绿灯,这购房、安装电话、购买艺术品,哪一件都不是小事,涉及到房管局、电话局、文物商店好几个部门,规章流程不同,跑来跑去很费时间。”

    他抬起头,目光落在阳光明身上,带着长辈的关照:“你这样来回奔波也不方便。这样吧,我临时给你安排一辆轿车,暂时用几天,再配个熟悉路的司机,方便你出行,提高办事效率。”

    阳光明略一思索,确实很有必要。

    在这个公共交通并不发达、出租车更是稀缺资源的年代,有辆专车和司机,会方便太多,也能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更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他并未矫情推辞,坦然接受:“那就谢谢贺伯伯了,这确实能帮我解决大问题,省心不少。”

    “小事一桩,我打个招呼就行。”贺振中摆摆手,不以为意。

    以他的地位和职权,临时调配一辆车给海外归来学子、并且是带来巨额外汇的“财神爷”使用几天,确实不算什么,属于合理的工作安排范畴。

    有了车代步,效率会提升不少,但阳光明心里清楚,那八十万美元的“消费”过程依然会很繁琐。

    看房、与不同的房主或房管部门谈判、办理复杂的产权过户手续、申请稀缺的国际直拨电话线路、去文物商店挑选鉴定艺术品并与老师傅们打交道……每一件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些还可能存在潜在的障碍或需要协调的环节。

    他原本计划等以后回国发展、业务稳定时,再招聘国内的助理或代表处理日常事务。

    现在看来,这个计划需要提前了。

    如果能有一个得力助手在国内帮他跑腿、沟通、处理这些杂事,他只需要在关键节点听取汇报、做决策,那么这一周的时间就会宽松很多,事情也能推进得更顺畅。

    而且,即使他返回美国后,国内有些后续事宜也需要有人跟进。

    更重要的是,这个助理人选如果背景足够得力,不仅能处理眼前的具体事务,未来他在国内的一些投资或事务,也能有个可靠的联络人和帮手。

    付出一点薪水,换来的是极大的便利和潜在的资源网络,这笔投资非常划算。

    一个合适的助理,将是他在国内延伸的“眼睛”和“手臂”。

    这个想法一旦冒出,便迅速清晰、坚定起来。

    眼前正好有贺振中这位大佬在,由他推荐的人选,无论是能力、品行还是背景,肯定都比自己盲目寻找、或者通过私下的普通招聘渠道找来的人要可靠得多,也更能胜任这种需要一定信任基础和家庭背景的工作。

    想到这里,阳光明放下茶杯,语气诚恳而不失郑重地对贺振中说道:“贺伯伯,有件事,正好想听听您的意见,可能需要您帮我把把关。”

    “哦?你说。”贺振中饶有兴趣地看着他,示意他继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