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58.国内助理.人选建议.不凡背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58.国内助理.人选建议.不凡背景 (第2/3页)

。刘雅娟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关注地望过来。

    “我这次回来时间短,后续这些购买房产、办理手续的事情,细碎得很,肯定处理不完。

    而且我人在国外,国内总需要有人帮忙打理一些联络和跑腿的杂事。”

    阳光明缓缓说道,条理清晰,“所以,我想在国内招聘一位助理,不一定需要全职坐班,弹性工作、兼职也可以,主要就是帮我处理在国内的这些事务,以后政府部门有什么需要沟通的,或者有什么政策信息需要了解的,有这样一个人协助,会方便很多。”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贺振中的神色,见对方眼神专注,便继续说下去,并稍微点明了更深层次的需求:

    “这个助理,以后少不了要和您这边,或者其他部门打交道,协调事情。

    所以我想,招聘的这位助理,首先要人品好,其次能力够,这里的能力也包括处理人际关系和协调事务的能力。

    另外还有一点,如果有一定的家庭背景就更好了,同政府各部门打交道的时候,应该能更顺畅一些。

    您见识广,认识的人多,看人也准,不知道能不能帮我参详参详,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或者指点一下我,去哪里找比较靠谱?”

    他将姿态放得很低,充分尊重贺振中的意见。

    贺振中听完,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点着,陷入了思考。

    他觉得阳光明这个想法很务实,很周到,有个国内助理确实能省去很多麻烦,也能让事情办得更稳妥。

    而且阳光明话里话外的暗示,助理的“能力”显然不仅仅指办事能力,也包含了人脉和背景的能量,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疏通关系、提高办事效率。

    这种需求,在当前的国情下,他完全能够理解。

    “你这个想法不错。”贺振中点了点头,表示了认可,“有个可靠的人帮你跑腿联络,确实方便,也能让你在国外更安心。你对这个助理,具体有什么要求?比如年龄、性别、学历方面?”

    他问得更细了,说明他开始认真考虑这件事。

    阳光明见贺振中没有反对,心中一定,便把自己的想法更具体地说了出来:

    “第一是人品要端正,踏实可靠,守口如瓶,这是最基本的。

    第二是脑子要活络,沟通协调能力强,有点悟性,能独立处理一些不太复杂的事情。

    第三嘛……”

    他稍微斟酌了一下用词,既要点明,又不能显得太过功利,“最好是在魔都本地,关系比较熟络的,对各个衙门门槛比较清楚的,办起事来,渠道能畅通一些,至少能知道找谁、门往哪儿开。

    毕竟有些部门,有熟人引路或者沟通,效率会高很多,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周折。

    性别肯定是男性,年龄最好不要超过三十五岁,学历差不多就行,不做硬性要求。”

    他坦诚地说出了现实考量。

    贺振中微微颔首,这些要求都在情理之中,甚至可以说很实际。

    找一个有本地背景、熟悉情况的助理,对于阳光明这样常年在海外、对国内办事流程可能不甚了解的人来说,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当于多出了向导和润滑剂。

    “那薪酬待遇方面,你有什么考虑?”贺振中问道。

    这是很关键的一点,关系到能吸引到什么层次、什么水平的人选。

    阳光明早有腹案,他深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也明白要吸引到有足够能量和背景的人,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助理的工作关系可以挂在我港岛的‘启明资本’名下,算是境外公司雇员,工资用美元结算,这样也方便。

    我初步考虑,月薪可以定在一千美元左右,视情况再调整。”他直接抛出了一个在当下看来是天价的数字。

    “一千美元?”旁边正在给他们续茶的刘雅娟闻言,忍不住低呼一声,手抖了一下,茶水差点洒出来,她连忙稳住茶壶,“这……这也太高了吧?光明,你知道现在国内工资水平吗?”她实在是被这个数字惊到了。

    贺振中脸上也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

    1979年,普通工人月薪也就三四十元人民币,高级技工或基层干部可能拿到五六十元,像他这样的高级干部,月薪也不过三百元左右。

    一千美元,按官方汇率能兑换将近一千五百元人民币,如果按更反映实际购买力的黑市汇率,甚至能换到四五千元以上。

    这个工资水平,高出国内平均水平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确实太过惊世骇俗了。

    这比很多高级专家、教授的收入,都要高出一大截。

    贺振中的语气变得严肃了些,说道:“光明,你的想法是对的,想用高薪吸引人才。

    但一千美元……这个数目在国内太扎眼了,超出了常理。

    就算挂在港岛公司名下,实际在国内工作,收入与周围人差距太大,未必是好事。

    容易引人注目,招来不必要的议论和关注,反而可能带来麻烦,对做事不利,对被招聘的人也可能造成压力。”

    他站在国内现实环境的角度,提出了中肯的警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在哪个时代都适用。

    他看向阳光明,给出了一个更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建议:

    “我觉得,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既要体现吸引力,又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月薪定在一百美元左右,就已经非常有吸引力了,足够招到非常优秀、甚至超出你预期的人才。”

    一百美元,按官方汇率也接近一百五十元人民币,是国内普通工人工资的三四倍,对于很多清闲单位的年轻人或者寻求额外收入的干部子弟来说,已经是极具诱惑力的数字了。

    最关键的一点,工资是直接付的美元,真正的购买力和价值,远远超过官方汇率。

    阳光明知道贺振中的顾虑非常有道理,过高的薪酬确实可能树大招风,违背了国内现阶段“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普遍社会心理。

    但他招聘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办事员,薪酬里也包含了对其背后潜在资源和影响力的支付,是一种隐性的、心照不宣的补偿,这一点无法明说,却必须考虑进去。

    而且,高薪也能更好地绑定人才,激发其积极性。

    他想了想,决定采取一个折中且更具激励性的方案:“贺伯伯您考虑得周到,是我欠考虑了。

    那这样,基础月薪定为两百美元,这只是固定收入的那一部分。

    除此之外,根据完成的工作量和难度,比如成功协助购买一处优质房产,还会有额外的绩效奖金。

    我可以提前说明,奖金部分通常会比基本工资高很多,上不封顶,完全看工作成效。”

    他停顿了一下,又增加了一个对于当时国人极具吸引力的砝码:“另外,作为港岛公司的雇员,他可能经常会有机会去港岛出差,处理公司事务或者接受培训,甚至未来业务需要,也可能去美国短期考察或学习,这些相关的差旅、住宿、培训费用都由公司承担。”

    出国机会,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是比金钱更有诱惑力的稀缺资源。

    听到这个修改后的方案,贺振中沉默了,手指轻轻摩挲着光滑的紫砂茶杯壁。

    月薪两百美元,按官方汇率也接近三百元人民币,绝对是高薪。

    再加上“比基本工资高很多”的、上不封顶的奖金,这意味着干得好,月收入可能达到数百甚至上千美元,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工资待遇。

    还有出国机会……这个待遇组合,已经不是“有吸引力”可以形容的了,简直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足以让无数人趋之若鹜。

    他原本只是把帮阳光明找助理当作一件顺手的小事,帮晚辈解决点实际困难。

    但现在,阳光明愿意开出如此优厚、甚至可以说慷慨得过分的条件,这就变成了一个极好的人情机会,一个可以为自己关系网络中的某个年轻人铺设一条康庄大道的契机。

    别说允许兼职,就算是要求全职,面对这样的待遇和发展空间,恐怕也有大把有背景、有能力的年轻人抢破头。

    如果推荐的人选合适,不仅解决了阳光明的问题,也等于给被推荐人打开了一扇通往完全不同世界的大门,对其个人发展和家庭而言,都是一份不小的人情。

    贺振中迅速在脑海中过滤着可能的人选。

    亲戚子侄?老战友的孩子?还是以前下属家的子弟?

    他要找的,必须是人品靠得住,脑子灵光,家里有一定背景但本人性格又不能太过张扬,最关键的是,要能入阳光明的眼,能把事情办好,维护好这条重要的海外关系。

    片刻后,他心中微微一动,有了一个初步的觉得颇为合适的人选。

    他看向阳光明,语气平和了许多,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推心置腹:“光明,你这个待遇,可是下了血本啊。既然你这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