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第一卷大结局 (第2/3页)
离开这座城市、离开家人,充满了深深的恐惧和顾虑。
尽管对陈志远的人品和诚意都颇有好感,但“毕业分配”这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她始终不敢轻易迈出那一步,生怕重蹈覆辙。
张秀英将二女儿的担忧和挣扎全都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她知道小儿子阳光明和那个能干的王擎宇在外面门路广、办法多,便寻了个机会,私下里找了王擎宇,婉转地询问能否在香梅明年毕业分配时,使把劲、帮帮忙,确保她能留在魔都工作。
对于如今的王擎宇而言,这确实不算什么难事。
他作为启明资本在国内的首席代表,与魔都市政府、计委、人事局等多个相关部门打交道频繁,凭借阳光明雄厚的资本背景和他自身出色的交际能力,早已建立起了广泛而有效的人脉网络。
协调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去向,将其留在本市,完全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
他当即就拍着胸脯,语气肯定地向张秀英打了包票,让她放一百二十个心。
最大的、也是最现实的顾虑被打消之后,阳香梅心中的壁垒才真正开始松动。
再加上陈志远确实诚意十足,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包容,不仅不催促,反而更加体贴关怀,以及父母在一旁不住的鼓励和委婉的催促,她在半个月前,终于放下了所有的心防,点头同意正式交往。
“这下可真是太好了!”
阳光明听完,由衷地为二姐感到高兴,心中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只要人靠谱,品性端正,对二姐好,真心实意地过日子,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擎宇那边既然打了包票,说没问题,那分配的事肯定能落实,二姐你只管安心读好最后一年书,谈你的恋爱,享受生活就好。”
张秀英见最有出息的小儿子也表了态,表示了支持和认可,更是喜上眉梢,眼角的皱纹都笑成了菊花状,接着说道:
“是啊,我这心里头,这块悬了多久的大石头,总算是‘哐当’一声落地了!
我是这么想的,他们俩,年纪都不算小了,又都是经历过事、懂得生活不易的人,既然彼此都觉得合适,性格也合得来,不如就等明年一毕业,工作安排妥当了,就把婚事办了,正正经经地成个家。
也好了却,我和你爸心里这桩积压了多年的心事。”
阳光明点点头,表示完全赞同:“妈考虑得是,这样安排很稳妥。找个合适的时间,二姐你安排一下,约那位陈志远同志一起吃个便饭,我们也见见,算是家里人先认识一下。”
他心中暗自思忖,二姐第一次婚姻遇人不淑,远嫁东北吃了不少苦头,这第二次婚姻选择至关重要,关乎她后半生的幸福。
他必须亲自见见这位陈志远,凭借他两世为人的阅历和眼光,为二姐把好这一关,考虑的更细一些,吸取罗兴邦身上的教训,尽量确保她这次能找到一个真正值得托付、能够相互扶持走完一生的可靠伴侣。
看着二姐脸上重新焕发出的、属于恋爱中女性特有的那种光彩和娇羞,阳光明在由衷欣慰之余,目光也不由得落在了安静坐在一旁、细心照顾着女儿红红吃饭的大姐阳香兰身上。
与二姐即将开启新的人生篇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姐阳香兰对于再婚的态度,始终是异常坚决和明确。
自从几年前带着儿女搬回娘家,大姐似乎就将全部的心力与希望,都倾注在了抚养红红和阿毛健康成长,以及悉心照顾日渐年迈的父母这件事情上。
无论张秀英和阳永康如何语重心长地劝说,甚至阳光明兄弟几人如何旁敲侧击地试探,她都明确表示,绝不再考虑重组家庭。
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现在有儿有女,工作稳定,住得舒心自在,爸妈身体也还算硬朗,弟弟妹妹们都和睦孝顺,各有各的前程。
这日子,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何必再去找个人,平添许多是非烦恼?
我现在这样就挺好,守着孩子,孝敬父母,心里比什么时候都踏实、都安宁。”
见她心意已决,态度坚决,且观察她如今的生活状态,确实平静、充实而满足,眉宇间再无往日的愁苦与压抑,家人也就渐渐理解了她的选择,不再过多相劝,转而尊重她的决定,只是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照应和关怀。
这顿其乐融融的接风宴,最终在关于二姐恋情和未来规划的愉快讨论中接近尾声。
晚上回到JA区的花园洋房,送走了需要回自己家的大哥阳光辉和二哥阳光耀两家人,偌大的洋房里便只剩下阳光明夫妇、父母,以及同住在此的大姐阳香兰和二姐阳香梅两家人。
白日的喧嚣与热闹如同潮水般退去,夜晚的洋房显得格外宁静祥和。
窗外,庭院里不知名的夏虫在不知疲倦地唧鸣,声音清脆而富有节奏,反而更衬得室内一片安宁温馨。
孩子们经过一天的兴奋和旅途劳顿,早已哈欠连天,被催促着各自回房间洗漱安顿,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阳光明和林见月回到二楼那间宽敞舒适、带着独立卫浴的主卧室。
阳光明拉着林见月在靠窗的那对单人沙发上坐下,握住她微凉的手,神色略显郑重地开口:“见月,有件事,我想和你商量一下。”
“什么事?你说。”林见月微微侧过头,脸上带着一丝倦意,却依旧目光温柔地看着丈夫。
阳光明直接切入主题,“二姐这次结婚,是大事,也是喜事。我想着,给她准备一份厚重点的嫁妆,让她风风光光地出嫁,将来在婆家底气也能足些。”
林见月毫不犹豫地点点头,语气温和:“这是应该的。二姐之前那段婚姻太不容易,吃了那么多苦,现在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归宿,我们做弟弟弟媳的,于情于理都应该大力支持。
你打算送些什么?是像之前那样,送金器首饰,还是……”
阳光明沉吟片刻,目光坚定地看着妻子,清晰地说道:“我考虑,直接送她一套房子。”
“房子?”林见月微微讶然。
虽然深知丈夫对家人向来出手大方,但直接赠送房产,在这个绝大多数人还在为单位分房而绞尽脑汁的年代,还是极为罕见且惊人的手笔。
这不仅仅是金钱的价值,更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足以改变生活根基的馈赠。
“嗯,房子。”
阳光明肯定地点点头,耐心地向妻子解释自己的想法,“这几年,我陆续通过擎宇在国内的操作,除了这栋洋房,也买下了另外十几处房产。
其中大部分是地段不错、有升值潜力的花园洋房,留着以后家族自用或者长期持有。
但也有几套,是位置和格局都还算不错的一开间石库门,买得比较早,当时价格也合适,每套大概也就花了三四千块钱。
我当初买下它们,就是存了心思,想着将来或许可以送给大哥、二哥、大姐他们每家一套,算是帮他们彻底改善一下居住条件。”
他顿了顿,观察着妻子的神色,继续诚恳地说道:
“你知道,我第一次回国探亲时,送给爸妈、哥姐他们的金器和进口手表,如果按照实际价值来算,远远不止一套房子这个数。
但那些终归是消耗品,戴久了会旧,也有丢失的风险。
可房子不一样,它是安身立命之所,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是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的根基。
意义完全不同。
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独门独院的房子,哥哥姐姐们住着会更舒心、更安定,生活质量能提升一大截。
不仅二姐,大哥、二哥、大姐那边,我也打算同样每人送一套。”
林见月安静地听着丈夫的解释,脸上并没有出现任何不悦、计较或者反对的神色。
港岛一个月的亲身经历,虽然未能让她完全适应和认同那种极致的近乎冰冷的奢华与疏离,但也确实极大地开阔了她的眼界和心胸。
与阳光明如今所掌控的庞大资产,以及他在港岛金融市场和商业谈判中动辄一掷千金、运筹帷幄的运作相比,这几套总价值不过一两万元的石库门房产,确实不算什么惊人的支出。
更重要的是,她本性善良、豁达、明理,深知丈夫骨子里极为重情义,念家人。
正是他不遗余力的扶持和帮助,才让阳家这个原本普通的工人家庭,在短短几年内有了今天这般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生活蒸蒸日上的兴旺景象。
能让所有的兄弟姐妹们都住得更好、生活得更安稳、更幸福,她发自内心地支持丈夫的决定。
她反手用力握了握阳光明宽厚的手掌,语气平和而坚定,没有一丝一毫的勉强: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这是为了家里好,是顾念亲情,是实实在在为哥哥姐姐们着想。
这是大好事,我完全没有意见。
大哥大姐他们以前为这个家,为你,也确实付出了很多,现在我们有这个能力,帮他们彻底解决住房这个大问题,让他们都住得宽敞舒心,是应该的。
一家人和和美美,互相帮衬,比什么都强。”
阳光明看着妻子清澈包容的眼神,听着她如此通情达理、深明大义的话语,心中瞬间涌起一股巨大的暖流。
并非所有妻子在面对丈夫将如此大额财产赠与兄弟姐妹时,都能表现得如此豁达和理解,尤其是在这个物质尚且不算丰裕的年代。
他用力回握住林见月的手,声音低沉而充满感情:“见月,谢谢你。谢谢你这么理解我,支持我。”
林见月微微一笑,笑容温婉,带着一丝倦意,却更显真诚:“谢什么,我们是一家人,是夫妻。你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
得到了妻子毫无保留的理解和支持,阳光明心中最后一丝顾虑也烟消云散,变得无比踏实和坚定。
第二天是星期天,清晨的阳光透过餐厅明亮的窗户洒进来,一家人围坐在长长的餐桌前享用早餐。
气氛轻松而愉悦。
饭后,阳光明寻了个大家各自活动、客厅里人稍少的间隙,单独将父母请到了二楼的书房。
他关上房门,将窗外庭院里的鸟鸣声稍稍隔绝,然后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打算送给大哥、二哥、大姐、二姐每家一套一开间石库门房产的决定,先向二老做了详细的汇报和解释。
阳永康听完儿子的话,端着茶杯的手在空中顿了顿,眉头微微蹙起,沉默了片刻,才将茶杯缓缓放回桌面,开口的语气带着长辈特有的审慎:
“光明,你的这份心意,是好的,没得说。
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帮衬,是咱们家的传统,也是美德。
但是……直接送房子,这礼……是不是太重了些?
一下子送这么贵重的礼,我怕他们心里会有负担,觉得受之有愧,也怕……怕久而久之,助长了他们不劳而获、依赖你的心思。
这并非爸不信任你的哥哥姐姐,只是凡事,需讲究个分寸。”
张秀英起初听到时,也是吃了一惊,瞳孔都微微放大了。
但随即,她想到儿子如今那深不可测的身家财富,想到港岛那如同宫殿般的别墅和私人泳池,再对比这几套价值几千块的石库门,又觉得似乎……也能接受?
她看着小儿子沉稳自信的面容,嘴唇动了动,没有立刻说话,眼神中交织着惊讶、骄傲和一丝与丈夫类似的担忧。
阳光明完全理解父亲的顾虑,他知道父亲是出于对家族长远和睦的考虑,以及对其他子女独立性的保护。
他耐心地、条理清晰地进一步解释道:“爸,妈,你们的担心我明白,也考虑过。
但我这么做,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住房是人的基本刚需,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产权清晰、独门独院的房子,大哥他们住着,心理上会更踏实、更舒心。
不用再担心任何变动,这是实实在在提升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事情,比送任何金银珠宝都实在。
第二,说起来,我第一次回来探亲时,送给大哥大姐他们的金器和进口手表,如果按照当时的实际购买力和稀缺性来折算,其价值,比这一套房子只多不少。
但那些东西毕竟是身外之物,是消耗品,而房子是产业,是根基,能传家,意义完全不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现在确实有这个能力,希望家人都能过得更好,更安逸。
看到他们住得好,生活无忧,我心里也才真正踏实、高兴。”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诚恳,目光直视着父母:“至于会不会让哥哥姐姐们有心理负担,或者产生依赖,我相信大哥二哥大姐二姐他们都不是那样的人。
他们各有各的工作,都在各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