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7.意外访客.照相机票.心中愧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7.意外访客.照相机票.心中愧疚 (第2/3页)

那张印着“自行车购买证”字样的票证和那十张崭新的大黑拾,伸手将东西拿了起来。

    “我爸这是……怕我不好意思收,还是觉得我会拒绝?”他语气轻松,带着点调侃,“那他可就想差了。我这人实在,家里需要的东西,给我我就拿着,不怕东西多。”

    杨振华看着他那坦荡的样子,眼里也带了笑,解释道:“建雄最近下部队训练基地了,那边有个重要的集训任务,他得盯着,估计至少得一个多星期才能回来。

    他知道我今天要过来看望老太太,就提前把这些交给我,让我务必转交到。”

    他指了指那张自行车票:“建雄说了,家里现在可能不缺他这一百块钱,但肯定缺一辆自行车。

    就算玉芬同志上班路近,用不着,平常买菜买副食品,去粮店煤站,有辆自行车也会方便很多。他考虑的还是很周到的。”

    阳光明点点头,仔细看了看那张珍贵的自行车票。

    这年头,自行车是紧俏物资,光有钱没票也买不到。

    父亲能弄到这张票,确实是费了心的。家里有辆自行车,母亲上班或许可以步行锻炼身体,但采购生活用品,有辆车确实能省力不少。

    “票我收下了,确实需要。”

    阳光明将自行车票小心地揣进裤兜里,然后拿起那一百块钱,在手里掂了掂,却没有立刻收起来,而是看向杨振华,问道:

    “杨政委,我爸他……这钱,不会是找谁借的吧?上次他陪我们去看房的时候,跟赵工说过,就算凑一百块钱也得找人借。”

    杨振华没想到阳光明会问得这么直接,略微迟疑了一下,觉得这事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便实话实说:

    “建雄他……倒也不算特意找人借。就是从我这先挪用了五十,说下个月发了工资就还。

    嗨,这也没什么,我们之间经常这样,谁都有个钱不凑手的时候,互相帮衬一下,正常的很。”

    阳光明听完,心里就明白了。

    如果是因为父亲生活上大手大脚,把钱花没了,平常攒不下钱,那他收这一百块钱,绝无心理负担。

    但他知道,父亲阳建雄每月工资的大头,基本都拿去接济那些生活困难的战友或者战友遗属了,自己过得相当俭朴,甚至有些清苦。

    这几次见面,他就注意到一个细节,父亲脚下的那双皮鞋有多处修补的痕迹。

    在这种情况下,他再去挤占父亲那本就所剩无几的工资,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他将那一百块钱又推回到了杨振华面前,语气诚恳地说道:

    “杨伯伯,这钱,您拿回去吧。我家里的情况,您也清楚,我现在有能力照顾好奶奶她们,真不缺这一百块钱。我爸他的钱,留着让他去做更该做的事吧。”

    杨振华看着被推回来的钱,又抬眼看了看眼神清澈、态度坚决的阳光明,心中不禁感慨。这孩子,不仅懂事,心思也正,更能体谅父亲的难处。

    他没有去动那迭钱,而是叹了口气,劝道:“光明,你的心意我明白,建雄知道了也肯定会欣慰。但这一百块钱,你还是收下吧。”

    他语气变得有些深沉:“我跟你爸是多年的老战友,一起从枪林弹雨里滚过来的,我最了解他。

    他这个人,把责任看得比什么都重。

    以前……对家里亏欠太多,他心里一直憋着股劲儿,觉得对不起你娘,对不起你奶奶,对不起你们兄妹。

    现在好不容易关系缓和了些,他能有机会为家里做点事,哪怕是尽这么一点点心力,你要是不让他尽,他这心里……会更不好受,会更惭愧。”

    阳光明沉默地听着,他能理解杨政委话里的意思。

    父亲阳建雄是个极其看重责任和担当的人,多年的隔阂与亏欠,让他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这区区一百块钱,或许在他看来,不仅仅是钱,更是一种象征,一种试图弥补、试图重新连接起父子亲情的努力。

    如果连这点努力都被拒绝,恐怕真的会让他更加失落和自责。

    想到这里,阳光明不再坚持。他伸出手,将那一百块钱重新拿了起来,妥善地收好。

    “好吧,杨政委,您说得对。这钱,我收下了。让我爸也安心。”他点了点头说道。

    杨振华见阳光明被说通,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心情放松下来,又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张印刷更为精致的票证,再次递到了阳光明面前。

    “哦,对了,还有这个。”

    杨振华语气随意,仿佛拿出的只是一件寻常东西,“这张照相机票,在我手里也有段日子了。

    我这大老粗,摆弄不来这些精细玩意儿,留着也是浪费。想要送人都送不出去,一般人不会用,也用不起。

    我想着你是大学生,文化人,可能用得着,就顺便给你带过来了。”

    阳光明看清那张票证上的字样和图案,心中微微一震。

    这可不是自行车票能比的,这年头,照相机绝对是稀罕物,票证极其难得。

    照相机的价格本来就高,就算价格偏低的海鸥照相机,价格也要在一百几十块钱。平常使用的话,胶卷的花费也不小,一般人确实不会用,也用不起。

    “杨政委,这太珍贵了!”阳光明连忙摆手推拒,“这我可不能收。自行车票,家里确实需要,我厚着脸皮收下了。这照相机票……您还是留给家里孩子,或者送更合适的人吧。这礼物太重了。”

    杨振华却浑不在意地笑了笑,直接把票塞到了阳光明手里:

    “拿着吧!什么珍贵不珍贵的,在我这儿就是一张用不出去的纸。

    我家那几个小子,跟我一样都是大老粗,给他们相机?怕是没两天就摔零碎了。

    一般人谁用得起这个?胶卷都买不起。我觉得给你正合适,你是大学生,脑子活,又会安排,肯定能用它派上正经用场。”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再说了,这票放着不用,过期也就作废了,那才叫可惜。”

    阳光明看着手里的照相机票,心里确实有些动心。

    他之前就有过给家人多拍些照片的想法,记录下奶奶和母亲日渐变化的容颜,记录下妹妹成长的瞬间,也记录下这个家的变迁。

    只是相机难得,票证更难搞,他最近花钱的地方又多,便暂时按下了这个念头。

    如今杨政委直接把票送到了手上,理由也给得充分——不用就浪费了。

    这倒是给了他一个顺理成章购买相机的绝佳理由。

    就算母亲和奶奶觉得花钱多,但面对这“浪费了太可惜”的珍贵票证,想必也不会多说什么。

    再推辞,就显得矫情了。

    阳光明不再犹豫,将照相机票小心地收好,脸上露出真诚的感激笑容:“杨伯伯,那我就不跟您客气了。谢谢您!这相机,我一定好好用,多给奶奶她们拍点照片留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