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意外访客.照相机票.心中愧疚 (第3/3页)
“这就对了嘛!”杨振华高兴地一拍大腿。
正事说完,两人之间的气氛更加轻松融洽。阳光明给杨政委续上茶水,两人便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
阳光明有着两世的阅历和远超这个时代的眼光见识,虽然刻意收敛,但偶尔谈及一些时事、经济或者未来发展的看法时,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见解,还是让杨振华频频侧目,大感惊奇。
上一次在招待所见面,时间仓促,杨振华只觉得阳光明沉稳懂事,比同龄人成熟。
今天这番深入交谈,他才真正感受到这个年轻人的不凡。思路清晰,眼界开阔,言谈举止间透露出的那种从容和洞察力,完全不像一个十九岁的大学生。
“光明啊,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杨振华忍不住感叹,眼中满是赞赏,“看问题看得透,想得也远。不愧是北大的高材生,果然名不虚传。老阳……建雄他,有个这么出色的儿子,真是……真是让人羡慕啊!”
他这话是发自内心的。
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和位置,子女的成就是他们最关心也是最自豪的事情之一。
阳建雄之前没少为家庭关系苦恼,如今看来,这个儿子不仅化解了家庭矛盾,自身还如此优秀,怎能不让他这个老战友心生羡慕。
阳光明谦逊地笑了笑:“杨政委您过奖了,我就是平时喜欢瞎琢磨,看的杂书多了点,当不得真。”
这时,田玉芬和老太太端着做好的饭菜走了进来。虽然时间仓促,但婆媳俩还是尽力张罗了四个菜。
一个腊肉炖豆角,油汪汪的腊肉片和翠绿的豆角堆了满满一盘;一个蒜苗炒腊肠,香气扑鼻;一大盘金黄油亮的炒鸡蛋,看着就诱人;还有一个清爽的拍黄瓜。
主食是白面馒头,一个个暄软雪白,冒着热气。
在这副食品供应极其紧张,肉食罕见的日子里,这样一顿午饭,绝对算得上丰盛了。
仓促之间能备出这样的饭菜,杨振华看在眼里,心中既有些惊讶于阳家“存货”之丰裕,更多的则是被这份盛情款待所感动。
“杨政委,没什么好菜,您将就着吃点。”田玉芬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玉芬同志,你这太客气了!这还叫没什么好菜?”杨振华指着桌上的菜,语气真诚,“现在这光景,多少人家一个月也见不到一点荤腥。你们这又是腊肉又是腊肠,还有这么多鸡蛋,这简直是过年了!太破费了,真是太破费了!”
老太太笑着招呼:“杨政委,快坐,趁热吃。都是自家有的东西,你别嫌弃就好。”
阳光明又去柜子里取出上次父亲带来的那瓶茅台,还剩下半瓶。他拿了两个小酒盅,给杨政委和自己各倒上一杯。
“杨伯伯,我陪您喝一点。”阳光明举起酒杯。
“好,小酌两杯,正好。”杨振华心情颇佳,端起酒杯和阳光明轻轻一碰。
醇厚的酒香混合着饭菜的香气,在小小的堂屋里弥漫开来。
几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气氛温馨而融洽。杨振华也不再拘束,尝了一口腊肉,连连点头称赞味道好。
田玉芬和老太太见他吃得香,心里也高兴,不停地给他夹菜。
这顿饭吃了将近一个小时。饭后,阳光明又泡了一壶新茶,大家坐着喝了会儿茶,说了会儿闲话。
杨振华看看手表,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便起身告辞:“婶子,玉芬同志,光明,谢谢你们的盛情款待!这顿饭吃得好,聊得也开心。我下午还有点事,就先回去了。”
田玉芬和老太太连忙起身相送。
“杨政委您稍等。”阳光明说着,转身进了里屋。不一会儿,他手里拿着几样东西走了出来。
他先拿出一双崭新的三接头皮鞋,鞋面是上好的牛皮,锃亮有光泽,看着就结实耐穿。
“杨伯伯,这双鞋,麻烦您转交给我爸。”阳光明将鞋递过去,“我看他上次来,脚上那双鞋都修补过好几回了。这双鞋码,他应该能穿。”
杨振华接过皮鞋,入手沉甸甸的,质感极佳。他想起阳建雄那双几乎快磨穿底子的旧皮鞋,再看着眼前这双崭新的牛皮鞋,心中不禁唏嘘,又为老战友感到高兴。
“好,我一定带到。”他郑重地点点头,“建雄看到,指定高兴。”
接着,阳光明又拿出四个玻璃瓶,里面装着深褐色、油亮诱人的酱料,隐约能看到里面的香菇和牛肉粒。
此外,还有两盒包装精致的茶叶。
“这是四瓶自家做的香菇牛肉酱,下饭拌面都行。还有这两盒茶叶,都是给您的。”
阳光明把这些东西一并交给杨振华,特意多说了一句,“这些是给您准备的,您自己留着吃用就好,不用分给我爸。他要是需要,下次过来,直接从家里拿就是了。”
杨振华看着手里的牛肉酱和茶叶,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笑得格外畅快:
“好你个光明!行,这东西我收下了!我可告诉你,老阳要是知道我独占了这些好东西,尤其是这茶叶和牛肉酱,非得眼馋得跟我急眼不可!”
他这话带着几分戏谑,也透着与阳建雄之间深厚的战友情谊。
他知道阳光明这是有意回报他的照相机票和此前的关照,心里受用,便痛快地收下了,没有半点推辞。
阳光明也笑了:“那您就别告诉他,或者……分他一口牛肉酱尝尝味也行。”
说笑间,气氛愈发轻松。阳光明提着东西,和母亲、奶奶一起,将杨政委送到了东跨院的月亮门外。
“行了,别送了,快回去吧。”杨振华在门口站定,对阳光明一家人说道,“以后有什么事,随时可以找我。”
“谢谢杨政委,您慢走。”田玉芬和老太太连声道谢。
阳光明看着杨政委和警卫员的身影穿过二进院,消失在垂花门后,这才转身回了自家小院。
回到堂屋,田玉芬看着儿子,忍不住轻声念叨了一句:“这杨政委,人也太客气了,还专门跑一趟,又送这么贵重的东西……”
阳光明一边收拾着茶杯,一边随口应道:“杨政委和我爸关系好,来看看奶奶也是应该的。妈,您就别多想了。”
老太太坐在椅子上,眯着眼,脸上带着满足的倦意:“都是实在人,好啊……咱们家这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阳光明笑了笑,没有接话。
他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明天就去把自行车和照相机买回来。有了自行车,以后家里买菜买东西就方便多了。至于照相机,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给奶奶、母亲和妹妹,拍下第一张在这个新家的合影了。
他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心里盘算着,等父亲从训练基地回来,看到家里新添的自行车,再看到家人拍的照片,心里肯定会很踏实。
日子,确实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前进。这种一点点亲手构筑起安稳生活的感觉,让他心里充满了踏实感和淡淡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