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3.三篇论文.毕业分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3.三篇论文.毕业分配 (第1/3页)

    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充实而安稳的日子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

    转眼间,烈日炎炎的七月、八月便悄然溜走,日历翻到了九月初,各大中小学开学的日子。

    四合院里的生活,依旧沿着它固有的节奏缓缓流淌。

    阳光明家购置了自行车和照相机这两大件,在院里引起了不小的哄动,但也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随着时间推移,新的谈资逐渐取代了旧的热闹,生活重归表面的平静。

    九月的第一个周一,北大校园再次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喧嚣。阔别近两月的学子们从四面八方归来,带着家乡的风尘和故事,重新填满了宿舍、教室和林荫道。

    欢声笑语、追逐打闹声取代了暑假的寂静,空气里弥漫着青春特有的躁动与活力。

    阳光明也回到了学校。相比起离校时的赤贫与急切,此刻的他,心境已然大不相同。

    兜里有充裕的现金,空间里有充足的物资,以及家中母亲工作稳定、奶奶身体尚好、妹妹快乐成长的现状,都让他卸下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能够以一种更为从容、甚至略带超然的心态,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开学后的几天,他按部就班地上课、去图书馆,熟悉着新学期的课程安排。但他的心思,早已不在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上。

    融合了三世记忆,尤其是第二世在计算机领域的深厚积累,使得大学本科的课程内容对他而言,显得过于基础和缓慢。

    他渴望更快地进入下一个阶段,拥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布局,去享受这一世他希望拥有的“轻松从容”的生活。

    因此,在开学后的第一个周五晚上,吃过晚饭,夜幕初降,华灯初上之时,阳光明拿着在暑假期间就精心准备好的三篇论文稿,步履沉稳地敲响了常教授家的大门。

    常教授住在燕南园一片相对僻静的教工宿舍区,独门小院,青砖灰瓦,透着学术的宁静与庄严。

    常教授是国内数学界,尤其是纯粹数学领域的权威之一,治学严谨,要求极高,在北大乃至全国数学界都享有盛誉。阳光明选择他作为突破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谁呀?”门内传来一个温和而略显苍老的声音。

    “常教授,您好,我是数学系大三的学生阳光明,有点学习上的问题想向您请教。”阳光明站在门外,语气恭敬地说道。

    木门“吱呀”一声打开,常教授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他年约六旬,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形清瘦,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学者气度。

    他打量了一下门口的年轻人,对这个名字似乎有些印象。

    阳光明在之前的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课程中表现突出,解题思路时常有出人意料之处,给几位任课老师都留下过印象。常教授对他也有一些印象,但印象不是很深。

    “哦,阳光明同学,进来吧。”常教授侧身让开通道,语气平和。

    阳光明道谢后,走进屋内。

    客厅不大,陈设简朴,最大的特点便是书多。靠墙的几个大书架被塞得满满当当,沙发上、茶几上也散落着一些书籍和稿纸。

    “坐。”常教授指了指一张藤椅,自己则在对面的旧沙发上坐下,“你说有学习上的问题?”

    阳光明没有立刻坐下,而是双手将那份用牛皮纸信封装好的论文稿递了过去,态度谦逊:

    “常教授,打扰您休息了。这是我在暑假期间尝试写的三篇小文章,是关于纯粹数学几个不同方向的一些浅见。

    我自己反复修改了几遍,心里还是没底,冒昧想请您指点一下,看看是否有一点价值。”

    他的说辞很委婉,没有直接要求发表,而是请教和指点,符合学生向老师求教的身份。

    常教授接过信封,手感颇有些分量。他抽出里面的稿纸,厚厚一迭,字迹工整清晰,公式图表绘制得一丝不苟。光是这认真的态度,就让他先有了两分好感。

    他目光扫过第一篇论文的标题:《关于算术级数中素数分布的若干问题》。

    常教授扶了扶眼镜,眼神微微一凝。这个题目涉及到的领域,是解析数论的核心难点之一,可不是普通大三学生会轻易涉足的,更别说尝试写论文了。

    他原本以为只是学生的一些读书笔记或习题拓展,没想到看起来颇为正式,而且选题极具分量。

    “嗯,你坐,我先看看。”常教授指了指藤椅,随即低下头,沉浸到了手中的稿纸里。

    阳光明安静地坐下,腰杆挺直,目光平静地等待着。

    他并不担心常教授会看出什么破绽。这三篇论文,是他精心挑选的结果。

    他利用空间硬盘里存储的历年数学期刊资料,结合当前六十年代初的数学发展水平,选择了三个在当时尚未完全解决,但又并非最顶尖世界难题的课题。

    他确保论文的思路、方法和结论都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但又控制在“天才学生”可能达到的范围内,没有引入过于超前的理论或符号体系。

    时间在寂静中缓缓流逝,只有常教授翻动稿纸的沙沙声,以及他偶尔因为思考而发出的轻微吸气声。

    常教授看得很慢,很仔细。

    起初,他的表情是惯常的严肃和审慎。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手指无意识地在稿纸边缘轻轻敲击。

    看到精妙之处,他会停下来,拿起旁边的铅笔在草稿纸上快速演算几下,眼中偶尔会闪过一抹亮光。

    特别是看到阳光明在论文中,对算术级数中素数分布误差项给出的一个新估计,其方法融合了筛法与复变函数技巧,思路精巧,结果也优于当时已知的一些结论,这让他感到十分惊讶。

    阳光明默默观察着,心中安定。他知道,自己的“投石问路”,起了效果。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常教授终于看完了第一篇论文的大部分核心内容。

    他长长吁了一口气,摘下眼镜,揉了揉有些发酸的鼻梁,再次抬眼看向阳光明时,目光已经截然不同。

    那里面充满了惊讶、欣赏,以及一丝难以置信。

    “阳光明同学。”常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这篇《关于算术级数中素数分布的若干问题》……你是独立完成的?这里面对误差项的估计方法,很见功力。”

    “是的,常教授。”

    阳光明坦然迎上他的目光,“暑假时间比较集中,我查阅了维诺格拉多夫、华罗庚先生等关于圆法和三角和估计的著作,也反复推敲了很久。

    觉得或许可以尝试用另一种组合方式来优化,就做了一些演算。有些思路可能还不成熟,让您见笑了。”

    常教授摇了摇头,重新戴上眼镜,手指点着稿纸:“不,不是不成熟。恰恰相反,这篇论文的构思非常巧妙,对现有理论的拓展也很有见地。

    尤其是你将筛法理论与解析工具结合的这一部分,处理得相当漂亮。”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语气带着明显的赞许:“以你大三的学识水平,能独立完成这样一篇论文,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不仅仅是掌握了基础知识,更体现了很强的独立研究和创新能力。”

    “教授您过奖了,我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了一点微小的尝试。”阳光明继续保持谦逊。

    “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迈出扎实的一步,就是最大的创新。”

    常教授摆了摆手,显然不认同他的自谦。

    他拿起另外两篇论文的标题页看了看,《一类典型群的自同构群》《多复变函数论中奇异积分的若干性质》,眼神更加凝重,“这两篇……也是类似水平的?跨度还不小,数论、代数、分析都涉及了。”

    “学生不敢自夸,但确实是花了很大心力完成的。我对这几个方向都很有兴趣,就趁着假期都做了一些探索。”阳光明回答道。

    常教授深吸了一口气,将三篇论文稿在手中掂了掂,仿佛在掂量其真正的分量。

    他没有立刻继续看下去,而是目光炯炯地看着阳光明:“这样,光明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