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4.正式报到.工资级别.家人惊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24.正式报到.工资级别.家人惊喜 (第3/3页)

回来了。”奶奶也抬起头,脸上露出慈祥而欣慰的笑容。

    厨房里的田玉芬听到动静,探出头来,手里还拿着锅铲,系着围裙:“回来得正好,饭马上就好了。今天上班怎么样?还顺利吗?你们组长好相处吗?”

    她的语气里带着自然而然的刻在骨子里的关切,一连串的问题透露出她一天的挂念。

    阳光明把挎包放回自己屋里,走到院子中,先回答了母亲最关心的问题:“挺顺利的,娘。我们组长和同事都挺好相处的。”

    他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奶奶身边,很自然地接过奶奶手里那把大大的蒲扇,力道均匀地轻轻给奶奶扇着风,带来阵阵凉意。

    田玉芬一边在厨房里忙碌着,锅里传来滋啦的炒菜声,一边又忍不住隔着窗户追问,声音提高了一些:

    “具体给你分配了什么工作,难度大不大?有没有说工资待遇怎么定?”

    她最关心的还是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老太太也停下了自己摇扇子的动作,侧过身子,浑浊却充满期待的眼睛紧紧盯着孙子,手里的蒲扇无意识地轻拍着膝盖。

    对于她们来说,阳光明的工作和收入,是眼下家里头等重要的大事,关系到整个家庭的未来。

    阳光明知道她们关心,便用平实的语言,详细地将今天见到万钰先组长的情况说了一遍。

    他描述了万组长的样貌和气质,重点转述了万组长对他的勉励和欣赏,组里自由宽松、注重实绩的研究氛围,以及他拥有独立办公室的优越条件。

    他尽量将研究所的学术语言,转化为家人能理解的日常话语。

    当听到儿子不仅得到了直属领导的赏识和欢迎,还拥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时,田玉芬和秦兰英的脸上都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欣喜和自豪的笑容。

    在她们朴素的认知里,有单独的办公室,那是了不得的待遇,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说明自家孩子一进去就受到了重视。

    最后,阳光明提到了她们最关心的工资待遇问题,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

    “万组长说,因为我在《数学学报》上发表的那三篇论文,水平很高,所以工资定级不会按普通的实习大学生算。”

    阳光明进一步解释:“他说,至少也会给我定十三级工资,相当于大学生转正后的水平。而且,争取定为十二级工资的可能性也很大。”

    “十二级?”

    田玉芬从厨房里探出大半个身子,手里还握着锅铲,脸上带着一丝不确定和强烈的期待,声音都有些发紧,“那……十二级工资是多少钱一个月?”她需要确认那个数字。

    老太太也紧张地向前倾着身子,手里的蒲扇完全忘了摇,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孙子的嘴巴。

    阳光明依然保持着平静,但清晰地吐出那个对家庭而言,意义重大的数字:“如果定为十二级技术工资,每月的基础工资是六十二元。”

    “六十二块!”

    田玉芬失声惊呼,手里的锅铲差点掉在地上,她连忙用手扶住锅台,稳住身形,脸上瞬间被巨大的的惊喜笼罩,“真的?一个月……六十二块?”

    她反复确认着,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老太太也激动得一下子从小马扎上站了起来,身体微微晃了一下,阳光明赶紧伸手扶住她。

    老太太的声音都有些发颤,带着哽咽:“六十二块?我的老天爷……光明,你……你没说错吧?

    刚参加工作,就能拿这么多?这……这比好些工作了十几年的人拿得还多啊!”

    也难怪她们如此激动失态。

    田玉芬自己在区妇联,是正经的国家行政干部,一个月也才四十三块钱。

    而她的儿子,刚刚大学毕业,就有可能拿到六十二块钱!

    这远远超出了她们最好的预期,简直像做梦一样。

    阳珊珊虽然对六十二块钱的具体价值还没有太清晰的概念,但也知道这是一大笔钱,看到奶奶和母亲如此高兴,她也跟着拍手雀跃,在院子里转着圈:

    “哥哥真厉害!哥哥真厉害!每个月这么多工资,比妈妈都高!”

    “万组长是这么说的,他说会尽力争取。最终结果,还要等所里的正式通知,大概需要一个星期左右。”

    阳光明保持着一贯的沉稳,没有把话说得太满,给家人也给自己留了点余地。

    但田玉芬和老太太已经被这个“极有可能”的巨大惊喜淹没了,之前的担忧和期盼化作了巨大的喜悦洪流。

    “六十二块……再加上我的四十三块……”

    田玉芬喃喃自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开始计算起来,“那咱家一个月就有一百零五块钱了!

    这……这真是……以前在乡下想都不敢想啊!”

    她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眼圈微微发红。

    一个月一百多块钱的收入,在这个普通双职工家庭月收入七八十块就算不错、很多家庭只有四五十块钱收入的年代,绝对算是高收入家庭了。

    这意味着,就算不考虑那些牛黄,家里的日子也可以过得很宽裕,再也不用像以前在乡下那样,为每一分钱斤斤计较,为孩子的学费发愁,为偶尔的人情往来而犯难。

    甚至可以经常改善生活,多买点肉和细粮,给老人孩子添置些像样的新衣服,年底还能有些积蓄。

    老太太更是双手合十,对着天空拜了拜,嘴里念念有词,声音哽咽:

    “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我大孙子真是出息了!端上了国家的金饭碗,这下可真是光宗耀祖了!

    老头子,你在天有灵,看到了吗?咱们阳家出了人物了!”

    看着母亲和奶奶欣喜若狂、激动落泪的模样,阳光明心中也涌起一股强烈的暖流和深深的满足感。

    他所做的一切努力,不就是为了让家人能过上安稳、富足、受人尊重的生活吗?

    眼前这鲜活而真挚的一幕,正是他想要的回报,这种情感的连接,比他独自破解任何一个数学难题都更让他感到充实和幸福。

    “好了,娘,奶奶,这事还没最终定下来,咱们心里先高兴着就行,也别到处去说。”

    阳光明适时地提醒了一句,免得家人期望过高,万一最终有点出入会失望,也避免在院里过于张扬,引来不必要的关注或闲话。

    “对对对,不说,不说。”田玉芬连连点头,努力平复着激动的心情,用手背擦了擦眼角,但脸上的笑意却怎么也掩饰不住,像阳光一样灿烂,“等正式通知下来了,咱们再……再好好高兴。现在先稳当点。”

    老太太也重新坐下,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紧紧抓着孙子的手:“不说,不说。我老婆子心里知道就行了,我孙子有本事!咱们关起门来偷着乐!”

    晚饭时,家里的气氛格外热烈,仿佛提前过了年。

    田玉芬不停地给儿子夹菜,把鸡蛋都拨到他碗里,眼神里充满了慈爱、骄傲和一种卸下重担的轻松。

    老太太也时不时地看着孙子,笑得合不拢嘴,自己吃得很少,却一直催促孙子多吃点。

    阳珊珊叽叽喳喳地问着哥哥关于研究所的新鲜事,比如办公室的桌子大不大,有没有很多很多书,领导凶不凶等等。

    阳光明挑了些能说的、有趣的事情讲给她听,比如研究所院子很大很安静,像公园一样,办公室窗户外有棵好大的梧桐树,上面可能有鸟窝,领导看起来很有学问等等,逗得小姑娘向往不已,嚷嚷着长大了也要去研究所工作。

    一家人谈论着未来的生活规划,充满了希望。

    田玉芬计算着:“一个月六十二块,加上我的四十三块,就是一百零五块。

    咱们一家四口,就算在京都,这日子也能过得挺宽裕了。每个月除了必要的开销,还能存下一些钱。

    以后珊珊上学、嫁人,光明娶媳妇,都有指望了……”

    听着母亲已经开始规划那么长远的事情,阳光明有些哭笑不得,但心里却感到十分温暖。

    这种被家人需要、被家人寄予厚望的感觉,让他觉得自己的努力和选择都充满了意义。

    “娘,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他给母亲夹了一筷子菜,语气平和而肯定,“您和奶奶就放心吧,以后啊,你们就等着享福吧。”

    “享福,肯定享福……”老太太连连点头,“我现在就已经是在享我大孙子的福了!”

    (今天只有这一章。)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