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4.正式报到.工资级别.家人惊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4.正式报到.工资级别.家人惊喜 (第2/3页)

保持视野的开阔,争取早日出成果,为组里和所里做出贡献。”

    万钰先对阳光明的回答很满意,觉得这个年轻人既有冲劲和抱负,又不失稳重,懂得尊重集体也坚持自我,分寸感拿捏得极好。

    最后,他谈到了阳光明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也是任何一个新入职人员都绕不开的话题——工资待遇。

    “光明同志,按照国家的规定,我们所属于科研单位,研究人员执行的是技术级工资标准。”

    万钰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解释道:“技术级工资一共分为十八个等级,一级最高,十八级最低。

    一般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第一年是实习期,执行十四级工资标准。实习期满,考核合格后转正,定为技术十五级。”他先铺垫了常规情况。

    他拿起桌上的搪瓷茶杯,吹了吹浮沫,喝了一口浓茶,继续说道:

    “但是,我们数学研究所的情况比较特殊。作为国家级科研机构,我们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与一般单位不同。

    工资级别的确定,虽然也参考学历和工龄这些基本因素,但最主要的依据,还是科研成果的水平和对国家的贡献。”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阳光明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

    “你发表的那三篇《数学学报》论文,水平很高,这在学术界是有公论的,影响力也已经初步显现出来,这完全可以作为你定级的重要依据,甚至可以说是主要依据。

    我和所里人事科的同志,包括华所长,都沟通过这个问题。”

    万钰先的语气变得更加认真:“我会为你尽量争取一个较高的定级。

    至少,也会是相当于大学生转正后的十三级工资。

    按我个人的判断,就算争取定为十二级工资,也有很大的可能性。

    毕竟,你的成果摆在那里,其学术价值和显示出的潜力,我觉得定为十二级工资很合适。”

    他又补充道:“当然,关于这三篇论文的具体成果判定和相应的工资级别,所里还需要走一个正式的评议程序。

    需要学术委员会的几位委员进行评估,人事部门根据规定进行核定。

    这需要一点时间,你耐心等一等。估计最多一个星期左右,就会有正式的结果通知你。”

    阳光明平静地点头,语气一如既往的沉稳:“好的,组长,我明白了。我会耐心等待组织的决定,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会坦然接受,并继续努力。”

    无论定为十二级还是十三级,对他个人而言,区别并不算太大。

    他更看重的是研究所的学术氛围,以及研究的自由度。

    但他知道,工资待遇对于家里的母亲和奶奶来说,却是衡量他是否“有出息”、工作是否“体面”、未来生活是否有保障的重要标志,是能让她们安心、自豪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那就先这样。”

    万钰先从桌上拿起一迭用订书机仔细装订好的资料,厚度约有一指,递给阳光明:

    “这是组里一些研究方向的背景资料、经典文献摘要和近期关注的主要问题清单,还有一些未公开发表的内部讨论稿。

    你拿回去好好看一看,先熟悉起来。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无论是概念、方法还是背景,随时可以来问我,或者请教组里的其他同志。不要客气。”

    “谢谢组长,我一定认真研读,尽快熟悉情况。”阳光明起身,双手接过那迭沉甸甸的资料。

    “好好干,光明。”

    万钰先也站起身,绕过书桌,勉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动作带着长辈的温和,“你的起点很高,天赋也好,这是你的优势。

    但数学研究没有捷径,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勤奋、专注和甘于寂寞的毅力。

    希望你在新的岗位上,能够戒骄戒躁,沉下心来,潜心钻研,再出新的、更大的成果,为国争光。”

    “是!我一定牢记组长的教诲,努力工作,不辜负您的期望。”阳光明再次郑重保证,然后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离开万组长的办公室,阳光明抱着那迭资料,沿着安静的走廊往回走,回到属于自己的那间独立办公室。

    他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将资料轻轻放在桌角,环顾这方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学术小天地,他的心情很是愉悦。

    已经是第三世为人了。

    这一世,他只想避开风口浪尖,远离那些过于激烈的竞争与纷扰,过一种轻松、从容、内心安宁的生活,同时又能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有意义的事情。

    选择基础数学研究,在此时的他看来,几乎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途径。

    既不能什么都不做,毕竟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也是幸福生活的组成部分,能带给家人荣耀和保障;又能拥有一份相对超脱、自由、安静的工作环境。

    作为基础数学的研究人员,他不需要像一些工科研究者那样泡在实验室里,与复杂的仪器设备打交道,不需要处理繁复的实验数据和维护关系。

    他的战场主要就在这间办公室,在他的大脑里,在纸笔之间,在与同行思想的碰撞中。

    研究方向又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只要最终能拿出过硬的、经得起推敲的成果,过程并不会受到太多外在的约束和干预,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去探索。

    这简直是为他量身打造的工作。

    至于工资待遇,他不是非常在意。

    他那个随他穿越而来的冰箱空间里,每日刷新的财富和物资,足以让一家人在这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过上远超当前平均水平的生活。

    但他也深刻理解,这份明面上的工资对家人的意义非同一般。

    那不仅仅是钱,更是他“正式工作”、“国家干部”身份的象征,是组织认可的标志,是让母亲和奶奶安心、自豪的源泉,是她们在邻里间挺直腰杆的底气。

    如果真能如万组长所说,定级为十二级技术工资,那么每月的基础工资就是六十二元。

    在当下,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绝对算是高工资了。

    要知道,很多参加工作多年的老工人,月工资也不过三四十元。

    普通工厂的学徒工,一开始只有十几二十元。

    母亲田玉芬在区妇联是行政二十二级干部,月工资四十三元,这已经算是不错的收入了。

    母子二人的工资加起来,每月已经超过了一百元。

    这样的家庭收入,在这个年代,足以让一家人生活得相当宽裕,不仅衣食无忧,还能有所积蓄,足以让无数家庭羡慕。

    想到这里,他嘴角不由露出一丝温和的微笑。能让家人感到安心、骄傲和满足,这本身就是他努力的一部分意义所在,这种情感的回报,远非金钱可以衡量。

    平静下心绪,他翻开万组长给的那迭资料,开始认真阅读起来。

    资料主要是关于典型群和李群的重点研究课题,以及一些尚未解决的公开问题综述。

    时间在安静的阅读和思考中悄然流逝。

    下午五点半,是研究所规定的下班时间。

    阳光明将看到一半的资料小心地合上,然后将桌面上的稿纸整理好,锁进抽屉,确保没有遗漏任何涉及演算内容的纸张。然后他拎起挎包,从容地离开了办公室,轻轻带上门。

    走在回家的路上,微风拂面,带着京都城特有的略带干燥的气息。

    中关村一带,此时还远不是后来的高科技园区模样,多是些平房、院落和少量的三四层楼房,道路两旁树木葱郁,主要是国槐和白杨,显得颇为宁静。

    不到二十分钟,他就回到了那座熟悉的,位于胡同深处的四合院。

    走进东跨院的月亮门,家的气息扑面而来。

    母亲田玉芬今天下班比他稍早一点,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饭。

    奶奶坐在堂屋门口的小马扎上,手里摇着一把大大的蒲扇,眯着眼睛,看着小孙女阳珊珊在院子里用粉笔画格子,蹦蹦跳跳。

    夕阳的余晖金黄而温暖,将小院的青砖地面、窗棂和家人的身影都染成一片柔和的金色,看上去美好而温馨。

    “哥!你回来啦!”阳珊珊第一个看到哥哥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立刻像只快乐的小鸟般飞奔过来,两条小辫子在脑后一甩一甩。

    “慢一点。”阳光明笑着伸手,熟练而疼爱地摸了摸妹妹的头。

    “光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