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4.正式报到.工资级别.家人惊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4.正式报到.工资级别.家人惊喜 (第1/3页)

    阳光明再次走进数学研究所的大门时,心情与昨日初次报到时,又有些不同。

    昨日是新鲜与期待,今日则多了几分熟稔与归属感。

    研究所所在的院落几经改建,新旧建筑交错,但主体部份仍保留着几分古朴与肃穆。

    青砖灰瓦的楼宇在岁月洗礼下颜色愈发深沉,蔓生植物沿着墙角悄然攀爬,带来勃勃生机。

    院落里绿树成荫,多是些有些年头的松柏和槐树,枝干遒劲,绿叶婆娑,环境十分清幽,与院墙外依稀可辨的市井喧哗形成了两个世界。

    他拎着那个半旧的的军绿色挎包,里面装着茶杯、饭盒和笔记本,不疾不徐地走向研究室大楼。

    数研所的办公地址就在中关村,距离他家住的四合院,走路慢悠悠地过来,也用了不到二十分钟。

    这个距离,让他既能兼顾工作,又方便照顾家庭,陪伴母亲和奶奶,享受天伦之乐,这完美地符合了他内心对“轻松从容”生活的期许。

    昨天他刚办完报到手续,人事科的同志大致介绍了一下所里的情况,给他分配了办公室,领了基本的办公用品,但还没来得及与研究小组的主要领导深入交谈。

    一切都只是开了个头。

    他的办公室不大,约莫八九个平方。窗户朝南,采光很好。他将书架擦拭干净,把领来的办公用品和自己带来的几本常用的数学专著、工具书整齐码放好。

    然后,他泡上了一杯从家里带来的绿茶。刚在椅子上坐定,准备开始规划一天的工作,桌上的内部电话就“叮铃铃”地响了起来。

    他微微一顿,随即伸手拿起听筒,里面传来一个温和的中年男声:“是阳光明同志吗?我是万钰先。

    你现在有空的话,来我办公室一趟,我们谈谈。”

    “好的,万组长,我马上过去。”

    阳光明放下电话,拿起笔记本和钢笔,出门向着走廊另一端的组长办公室走去。

    万钰先组长的办公室在走廊的另一端,房门虚掩着,透出一条缝隙。阳光明在门前站定,轻轻敲了敲门,力道不轻不重,恰到好处。

    “请进。”里面传来万组长那辨识度很高的声音。

    阳光明推门进去。

    万钰先大约五十岁上下年纪,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鬓角已经有些斑白,戴着一副深度黑框眼镜,镜片厚实。

    他穿着一身灰色的中山装,正坐在堆满书籍、期刊和写满密密麻麻算式稿纸的书桌后,低头在一张大大的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着什么,眉头微蹙,神情专注。

    听到阳光明进来的脚步声,他手中的铅笔在纸上最后划下一道有力的痕迹,然后才抬起头,放下笔,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笑容,指了指桌前的椅子:“光明同志来了,坐下说话。”

    “谢谢万组长。”

    阳光明在椅子上坐下,双手将笔记本平整地放在膝上。

    万钰先稍稍向后靠了靠,借此机会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年轻人。

    十九岁的年纪,脸庞光洁,眉眼间还带着些许未脱的稚气,但那双眼睛却异常沉静,如同深潭之水,波澜不惊。

    举止沉稳从容,完全没有普通年轻人初入新环境时常见的局促、紧张或者过度兴奋。

    他心中暗暗点头,光是这份远超年龄的气度,就非同一般,难怪能写出那样老练而富有创见的论文。

    “昨天华所长百忙之中,特意抽时间见了你,对你勉励有加,我都听说了。”万钰先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赞许。

    “华所长是我们数学界的泰斗,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平时科研和行政事务极为繁忙,会议、接待访客、文稿审阅,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他能专门抽出时间见见你,这可是极为罕见的待遇,可见他对你的重视和期许。”

    阳光明谦逊地回应:“是所长厚爱,我受宠若惊。一定努力工作,潜心研究,不辜负所长的期望和组织的培养。”

    “不全是厚爱,更是因为你那三篇论文的分量。”

    万钰先摆了摆手,语气非常肯定,直接将原因归功于阳光明自身的实力。

    “《数学学报》是国内顶级的数学期刊,审稿极为严格,标准很高。

    你能一次发表三篇,而且涉及数论、代数、分析三个不同领域,篇篇质量上乘,逻辑严谨,创新性突出。

    这在所里,尤其是在我们这些搞基础研究的人中间,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用了“轰动”这个词,强调其影响。

    他顿了顿,目光炯炯地看着阳光明,像是要透过这副年轻的外表,看清其内在的数学才华:

    “说实话,以你本科生的学历,按照常规的分配渠道,是几乎不可能直接进入我们数学研究所工作的。

    这里汇聚了国内顶尖的数学人才,对入门门槛要求极高。

    正是因为你这三篇论文展现出的惊人潜力和已经达到的学术高度,才让所里,包括华所长在内,一致决定破格录用。

    这个机会,是你自己用实力,用白纸黑字的成果争取来的。”他再次强调了“实力”二字。

    阳光明认真地点点头,眼神清澈而坚定:“我明白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会更加珍惜,绝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明白就好。”

    万钰先语气缓和了一些,开始介绍组里的具体情况,“我们所目前在华所长的主导下,根据主要研究方向,大致分成了九个研究小组。

    我们小组是代数学研究组,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典型群、李群、李代数等,这些都是现代数学中非常重要且活跃的领域。”

    他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这些方向的基本内容和国际上的研究进展,语速平稳,用词专业。

    阳光明凝神静听,眼神专注。

    “我们小组,在你来之前,连我在内,一共只有四个人。”

    万钰先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感慨,“除了我,还有三位研究员,都是老同志。年纪最轻的赵研究员,也四十多岁,快五十了。

    所以你的到来,给我们组注入了真正新鲜的血液,大家对你都很关注。”

    他的脸上露出更加温和的笑容:“在所里,大家更看重的是学术能力和研究成果,年龄和资历反而是其次。

    你虽然年轻,但已经有了出色的开端,不必过于拘谨,在学术讨论上完全可以放开。

    组里的几位同事,都是潜心学问的人,性子都比较直率,有一说一,不太讲究那些虚头巴脑的人情世故,以后相处久了,你就知道了。”

    “是,组长,我记下了。我会多向各位老师学习,尽快融入集体。”阳光明态度诚恳地说道。

    他喜欢这种以学问为本的氛围。

    “嗯,学习是相互的。”

    万钰先话锋一转,谈到了具体的工作安排,“关于你的工作,我先讲讲组里目前的重点研究方向,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典型群、李群和李代数相关的一些前沿问题。

    这些方向历史悠久,但依然有很多未解决的难题,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希望你能在熟悉之后,尽快融入进来,凭借你的才华和敏锐,争取在这些方向上做出新的突破。”

    他特意强调了一下,语气郑重:“当然,组内的研究方向是工作重点,是集体的主攻方向,但并不是限制你个人探索的枷锁。

    从你发表的三篇论文来看,你的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并不局限于某个单一领域。

    这是好事,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数学本身是相通的,各个分支之间存在着深刻而美妙的联系。

    如果你在其他数学方向上有了灵感,产生了新的想法,同样可以进行研究,所里和组里都会给予支持。

    只要能出成果,做出实实在在的、经得起检验的突破,我们都同样欢迎,同样为你庆祝。

    我们做基础研究的,灵感有时候比按部就班的规划更重要,要善于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

    这番表态,无疑给了阳光明极大的研究自由度。

    听了这一番,阳光明心中一定,仿佛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正是他最为看重的一点——研究的自主性和自由度。

    他立刻表态:“谢谢组长的理解和支持。这对我非常重要。

    我会努力在组内的重点方向上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不放松对其他数学领域的关注和思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