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废弃技校疤脸飘(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四章废弃技校疤脸飘(三) (第2/3页)

日记本,或许里面记录的不只是少年心事,还有更多被掩盖的细节。

    第四天下午,旅馆的老板娘喊她:“有你的电报!”

    林砚愣了一下,现在还有人发电报?接过一看,上面只有一行字:“速来深圳,张淑敏。”

    字迹很潦草,像是写得很急。林砚的心提了起来,她立刻去邮电所订了去深圳的火车票,然后给陈阳写了封信,告诉他自己找到了张医生的地址,会尽快把消息带回来。

    寄完信,她站在镇上的路口,看着夕阳把远处的技校轮廓染成金色。她突然很想再见陈阳一面,告诉他,那些被封存的秘密,很快就要重见天日了。

    但她没有回去。她知道,有些路必须一个人走,就像陈阳守在技校里的这些年,就像赵磊当年决定站出来的那一刻。

    火车启动时,林砚看着窗外倒退的风景,手里紧紧攥着那个银色的盒子。盒子里的图纸被阳光晒得有些发烫,像是有生命在里面跳动。

    她想起相册里 88 级的毕业生们,想起他们在槐树下的合影,想起照片背后那句被磨得模糊的话:“我们的青春,要像机床一样,精准而坚定。”

    深圳的夏天比北方更湿热,空气里弥漫着海水的咸味。林砚按照地址找到那栋老式居民楼时,已经是傍晚了。楼道里堆着杂物,墙上布满青苔,空气中飘着饭菜的香味。

    三楼的门虚掩着,林砚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进来吧。”

    房间很小,陈设简单,墙上挂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女人穿着白大褂,眼神温柔,旁边站着个穿邮递员制服的男人,笑得很憨厚。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坐在藤椅上,看见林砚,挣扎着要站起来。她的脸色很不好,呼吸有些急促,手里拿着一个氧气袋。

    “您是张医生?” 林砚扶住她。

    老太太点点头,指了指桌上的药盒:“肺癌晚期,没几天了。” 她笑了笑,“跟我家老刘一样的病,大概是当年在医务室吸多了粉尘吧。” 她的目光落在林砚手里的盒子上,“东西带来了?”

    林砚把盒子递过去,张淑敏的手抖得厉害,打开盒子的瞬间,她看见那些图纸,突然捂住嘴,哭了起来。

    “赵磊这孩子……” 她哽咽着,“当年他总来医务室,说陈阳太闷,让我多劝劝他。他说他们的发动机一定能拿奖,说要让红星技校出名……”

    她拿起那张纸条,看着上面的字迹,眼泪滴在 “王胖子” 三个字上,晕开了一小片墨迹。“我知道他们要销毁证据,” 张淑敏的声音带着恨意,“爆炸后王科长找过我,让我改病历,说就当是孩子们操作失误。我没同意,他就威胁我,说要让我儿子在厂里待不下去……”

    “那您为什么不站出来?” 林砚问,声音有些发颤。

    张淑敏苦笑了一下:“我有儿子要养啊。” 她的眼泪流得更凶了,“我把日志藏起来,把赵磊偷偷塞给我的录音笔收着,以为总有一天能说出来。可我懦弱了,我怕了……”

    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铁盒子,里面是一沓上访材料,还有几张照片,照片上的赵磊笑得很灿烂,站在机床前,手里拿着扳手。

    “赵家父母当年去找我,我没敢把真相告诉他们。” 张淑敏的声音充满了悔恨,“我对不起那几个孩子,对不起他们的父母……”

    林砚看着那些材料,突然明白为什么赵磊要把图纸藏在锅炉房 —— 他早就预料到可能会出事,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王科长和校长,现在在哪?” 林砚问。

    “王胖子前年死了,喝酒喝死的。” 张淑敏说,“校长在海南,听说得了老年痴呆,不认得人了。”

    林砚沉默了。她以为找到张医生就能让真相大白,就能让那些罪恶受到惩罚,可时间已经带走了太多东西,包括追责的可能。

    “但这些不能白留着。” 张淑敏突然抓住林砚的手,她的手很凉,“赵磊说过,他们的发动机图纸是最先进的,就算拿不到奖,也要让更多人看到。”

    她从铁盒子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林砚:“这是我托人查的,当年全国技能大赛的评委,现在在上海的一家机械研究所当所长。你把图纸给他,告诉他,这是红星技校的孩子们做的。”

    林砚接过信封,指尖触到里面的信纸,很厚实,像承载着沉甸甸的希望。

    “还有这个。” 张淑敏把录音笔和医务室日志放在一起,“交给媒体也好,交给档案馆也好,总要有人知道,有三个孩子不是死于意外,他们是为了真相死的。”

    那天晚上,林砚住在张淑敏家的沙发上。老太太睡着了,呼吸很轻,像一片羽毛落在枕头上。林砚看着窗外的霓虹灯,想起陈阳在技校屋顶上抽烟的样子,想起赵磊在录音笔里清亮的声音,突然觉得心里某个地方被填满了。

    或许真相无法改变过去,无法让死去的人复活,无法让活着的人忘记伤痛。但真相本身,就是对那些年轻生命的尊重,是他们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响亮的回声。

    林砚在上海的机械研究所见到周所长时,他正在看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蓝色工装,站在一台机床前,笑容和赵磊有几分相似。

    “这是我师弟,” 周所长指着照片说,“当年也在红星技校,比赵磊他们早几届,可惜后来在工厂事故里没了。”

    林砚把图纸递过去,周所长戴上老花镜,一页页翻看着,手指在齿轮结构上轻轻滑动。“这设计…… 太了不起了。” 他的声音带着惊叹,“二十年前有这水平,完全能拿金奖。”

    他翻到最后一页,看见那个小太阳图案,突然红了眼眶:“赵磊这孩子,当年我去技校讲座,他追着我问了一下午问题,眼睛亮得像星星。”

    林砚把录音笔和日志交给周所长:“这些是他留下的证据。”

    周所长听完录音,看完日志,沉默了很久。窗外的阳光落在他的白发上,像一层薄雪。“我会把这些交给相关部门,” 他说,“虽然过了追诉期,但至少要给孩子们一个名分。”

    他拿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