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我们还有多少余钱? (第2/3页)
“但是,结果呢?”秦怡语气里的无力感蔓延开来,几乎成了弥漫在会议室空气中的窒息感,“我们收到的回复,无论是书面的,还是私下沟通时对方摆出的理由……”
她无奈地摊了摊手,像是被无形的皮球击中了掌心,“他们说,清凉寺早已不是单纯的古建筑,它现在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是旅游接待!”
“是全市重点旅游创收项目!”
“每年门票收入、二次消费、带动的周边旅游,账本上明明白白,巨大的经济收益进了旅游的口袋。”
“他们的逻辑是——既然受益最大的是旅游,”秦怡的语气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于应对,“那么支撑起这一切的最核心基础,也就是这古建筑本身的保护、修缮、维护,这笔巨额投入,‘理所当然’就应该由旅游口承担大头。”
她略作停顿,加重了后半句的转述,“他们强调,文物保护是源头、是根基,这点没错;但旅游开发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不能只进不出。这钱,应该‘反哺’回去,用来维系文物的安全持续,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
会场响起几声轻微而克制的倒吸冷气。
秦怡目光投向鄂建设,语调平静却含着尖锐的质感:“这就是他们的核心态度——要么旅游局一家负责这庞大开销,要么两家共同分担。”
“总之,他们认为文化局财政预算本就紧张、负担沉重,‘完全独立承担’这么大一个窟窿的修缮专款,既不现实,也不公平。这就是症结所在,江书记,各位领导。”
她微微收住话头,无声地环顾四周,最后沉沉补上一句总结:“结果就是……两个部门、两种说法,彼此认定‘出师有名’。”
“报告一次次打上来,讨论会开了好几场,可……钱!钱的问题始终卡在最关键的地方,推不动、挪不了。”
“谁也咬不死它该归谁,谁都不愿意也觉得自己无力独立承担这笔巨大的、实实在在的支出。”
“仿佛那根本就不是一张拨款表,而是一个烫得拿不住的炭球,在两只手之间来回抛掷,都怕在掌心停留太久烫出了泡。”
林方政叹息道:“旅游局是管旅游接待服务不假!”
“但我们收的门票钱,大头是用于景区日常运营维护、人员工资、环境保洁、安全巡查、宣传营销!”
“哪一项不是刚需?哪一项能省?我们还有多少余钱?”
这一席话如同一把无形的钩子,瞬间把所有人的目光都扯向了文化局鄂建设的位置。
空气骤然凝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