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3/3页)
“陛下,您歇会儿吧?奴才给您泡杯参茶?”王承恩见他脸色疲惫,小心翼翼地问道。
崇祯摆了摆手:“不用。对了,朕让你查袁崇焕的事,查得怎么样了?”
王承恩赶紧回道:“回陛下,奴才派去辽东的人昨天传回消息:袁崇焕在宁远确实打了胜仗,杀了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只是后来军饷不足,没法继续北伐。魏忠贤派去的东厂番子确实在辽东监视袁崇焕,还捏造了‘袁崇焕通敌’的谣言,但袁崇焕一直忠心耿耿,没有通敌的迹象。另外,袁崇焕最近上了三道奏折,请求朝廷发军饷,还请求陛下允许他‘五年复辽’。”
“五年复辽?”崇祯眼睛一亮。若是真能五年收复辽东,那大明的外患就解决了!他站起身,在殿里来回踱步:“你立刻再派快马去辽东,传朕的旨意:召袁崇焕即刻进京,朕要亲自召见他。另外,让毕自严先从查抄的阉党家产里拨五十万两白银,作为辽东军饷,先稳住军心。”
“奴才遵旨!”王承恩躬身退下。
崇祯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阳光。秋高气爽,蓝天白云,可他知道,这平静的表面下,还藏着无数暗流。阉党余孽还没清除干净,东林党人虎视眈眈,勋贵心怀不满,辽东的后金还在虎视眈眈,西北的旱灾还在蔓延……
“陛下,刑部尚书乔允升求见,说魏忠贤在天牢里出事了!”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禀报。
崇祯心里一紧:“出事了?什么事?”
乔允升快步走进来,脸色苍白,跪倒在地:“陛下,不好了!魏忠贤……魏忠贤在天牢里自尽了!”
“自尽了?”崇祯猛地攥紧拳头,“怎么回事?许显纯是怎么看管的?”
乔允升赶紧解释:“陛下,是田尔耕的亲信干的!田尔耕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就买通了看守天牢的狱卒,给魏忠贤送了一根白绫。许显纯发现时,魏忠贤已经断气了!许显纯已经把那个狱卒和田尔耕的亲信抓了起来,正在严刑审问,他让臣来向陛下请罪!”
崇祯沉默了片刻。魏忠贤自尽,倒是省了他一道凌迟的工序,可也少了一个“杀鸡儆猴”的活靶子。不过也好,这老阉贼死了,阉党余孽就更没指望了,查抄家产、清理官员也能更顺利些。
“罢了。”崇祯叹了口气,“魏忠贤死了就死了。乔允升,你传朕的旨意:魏忠贤虽自尽,但罪不容诛,依旧曝尸三日,悬挂在京城午门外,让百姓看看这奸贼的下场。田尔耕教唆他人自尽,罪加一等,明日午时,斩立决,首级传示九边!”
“臣遵旨!”乔允升躬身应下。
“还有,”崇祯补充道,“你让刑部、吏部、都察院联合成立‘清查阉党委员会’,由你任主任,毕自严、许显纯任副主任,按照魏忠贤供出的名单,逐一清查阉党成员。凡是涉案的,不管官职大小,一律革职查办;情节严重的,打入天牢;主动自首、揭发同伙的,可以从轻发落。务必在一个月内,把阉党余孽全部清除干净!”
“臣遵旨!”乔允升站起身,心里沉甸甸的——这清查阉党可不是小事,涉及两百多人,还要牵扯到各地官员,一个月内完成,难度极大。但他知道,陛下心意已决,只能全力以赴。
乔允升走后,崇祯坐在书案后,拿起魏忠贤的供词,又看了一遍。上面写着“东林党人虽清流,却空谈误国,不可重用”——这话虽然是魏忠贤的诋毁,但也有几分道理。东林党人确实有不少忠臣,但也有很多只会说不会做的书呆子,若是真让他们掌控朝政,恐怕会比阉党好不了多少。
“陛下,皇后娘娘派人来请您去坤宁宫用膳。”小太监进来禀报。
崇祯放下供词,站起身。这几天忙着处理阉党的事,他几乎没怎么好好吃饭,此刻确实有些饿了。
走进坤宁宫,一股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周氏穿着一身浅粉色宫装,正站在殿门口等他,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看到他进来,赶紧上前见礼:“臣妾参见陛下。”
“皇后免礼。”崇祯扶起她,握住她的手。周氏的手暖暖的,让他紧绷的心弦稍稍放松了些。
两人走进殿内,桌上已经摆好了四菜一汤:一盘清炒菠菜,一盘红烧肉,一盘清蒸鲈鱼,一盘炒鸡蛋,还有一碗鸡汤。都是些家常小菜,没有丝毫奢华。
“陛下最近操劳过度,臣妾让人做了些清淡的饭菜,陛下尝尝。”周氏柔声说道,给崇祯盛了一碗鸡汤。
崇祯喝了一口鸡汤,暖暖的汤水流过喉咙,舒服得叹了口气。他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味道醇厚,正是他喜欢的口味。
“还是皇后做的菜好吃。”崇祯笑道,脸上露出几分难得的轻松。
周氏见他开心,也笑了:“陛下喜欢就好。对了,魏忠贤的事处理得怎么样了?”
崇祯放下筷子,叹了口气:“魏忠贤招了,罪证确凿,本来要凌迟处死,结果今天在天牢里自尽了。朕已经下令把他曝尸三日,以儆效尤。阉党的家产正在查抄,预计能有一千万两白银,户部的困境能缓解些。只是东林党人想趁机夺权,勋贵也不安分,辽东的袁崇焕还没进京,西北的灾民还在挨饿……事情还多着呢。”
周氏握住他的手,轻声道:“陛下,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您刚登极没多久,就能拿下魏忠贤这样的权臣,已经很了不起了。慢慢来,臣妾相信您,一定能把这江山治理好。”
崇祯看着周氏温柔的眼神,心里暖暖的。在这尔虞我诈的朝堂上,在这千疮百孔的江山里,只有周氏,能给她一丝温暖和慰藉。
“皇后,有你在,真好。”崇祯轻声说道。
两人边吃边聊,聊了些家常,也聊了些宫里的琐事。崇祯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些。
吃完饭,崇祯在坤宁宫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回文华殿。刚走到殿门口,就见王承恩急匆匆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份奏折。
“陛下,辽东急报!”王承恩喘着粗气,“后金新大汗皇太极,趁袁崇焕军饷不足、军心不稳,率领五万铁骑攻打锦州,锦州守将祖大寿请求朝廷速发援兵!”
崇祯心里一沉——皇太极果然趁虚而入!他接过奏折,快速看了一遍。上面写着:后金铁骑已于八月廿七包围锦州,日夜攻打,祖大寿兵力不足,粮草将尽,请求朝廷速发军饷、派援兵,否则锦州危在旦夕!
“毕自严!”崇祯厉声喊道。
毕自严正在隔壁殿处理查抄阉党家产的事,听到喊声赶紧跑过来:“臣在!”
“立刻从查抄的阉党家产里拨一百万两白银,作为辽东军饷,让快马连夜送往锦州!”崇祯语气急促,“另外,传朕的旨意,命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领三万兵马,驰援锦州!告诉祖大寿,务必坚守锦州,等援兵一到,内外夹击,击退后金!”
“臣遵旨!”毕自严不敢耽搁,赶紧转身去办。
崇祯站在殿门口,望着远处的宫墙。阳光渐渐西斜,把宫墙的影子拉得很长。锦州告急,袁崇焕还没进京,东林党人还在虎视眈眈,阉党余孽还没清除干净……这大明江山,真是一刻都不得安宁!
“陛下,袁崇焕的使者到了!”小太监又跑进来禀报,“说袁崇焕已经启程进京,预计三日后到达,让使者先来禀报陛下。”
崇祯心里稍稍安定了些:“让使者进来。”
使者是个年轻的参军,穿着一身铠甲,风尘仆仆地走进来,跪倒在地:“末将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袁大人已率五百亲兵启程进京,预计三日后抵达,特命末将先来禀报陛下。”
“知道了。”崇祯点了点头,“你告诉袁崇焕,朕在文华殿等他,让他速来京议事。另外,锦州被围,朕已派赵率教驰援,命他在进京途中,务必协调好辽东防务,不可出任何差错。”
“末将遵旨!”使者躬身退下。
崇祯回到文华殿,坐在书案后,拿起那份锦州急报,眉头紧锁。皇太极刚继位就敢率军攻打锦州,显然是想给大明一个下马威。若是锦州丢了,山海关就暴露在金军铁骑之下,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清查阉党委员会的名单拟好了,请您过目。”乔允升拿着一份名单走进来。
崇祯接过名单,快速看了一遍。上面除了乔允升、毕自严、许显纯,还有六部的侍郎、都察院的御史,一共二十人,都是些正直、有能力的官员,没有东林党人,也没有阉党余孽。
“很好。”崇祯点了点头,“就按这个名单办。明日起,正式开始清查阉党,务必做到公正、彻底,不能放过一个坏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臣遵旨!”乔允升躬身退下。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文华殿里点上了蜡烛。崇祯坐在书案后,看着桌上的奏折、账册、急报,心里像压了块石头。他知道,接下来的几天,会更加忙碌——要迎接袁崇焕进京,要处理锦州战事,要清查阉党余孽,要应对东林党人的夺权……
可他没有退路。从他接过传国玺的那一刻起,他就是大明的皇帝,这千疮百孔的江山,这受苦受难的百姓,都需要他来守护。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哪怕最后会粉身碎骨,他也要拼尽全力,走下去!
列位看官,魏忠贤虽死,但阉党余孽还没清除干净,锦州又被后金包围,袁崇焕即将进京。崇祯皇帝能否顺利击退后金,能否彻底清除阉党,又能否驾驭得了东林党和袁崇焕?
咱们下回分解——且听第四章“辽东召对:崇焕立誓复辽土,新帝亲授尚方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