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章 行业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章 行业风云 (第2/3页)

位与会者好像也屏住了呼吸,过了半分多钟,几位小股东带着无比沮丧的神情,不约而同地问:“石总,照这文件和会议的要求,咱们永辉稀土公司往下怎么办呢?大家投入那么多资金还没见到任何回报,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公司关门破产?”

    没等石云峰说话,魏盛发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大家不要慌张,虽然这次看上去来势汹汹,声势确实比以往大很多,但我在这个行业混了十来年,这种事以前也不是没有过,不就是检查、整改、处罚嘛,哪次不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都不了了之。要我说,为了配合政府检查,可以停产三五天,等那一阵风过去后,咱们该怎么干还怎么干,不要被那些文件和讲话吓破胆了。”

    魏盛发早年在县城一位大佬手下当喽啰,因为有点头脑,跟大佬混了几年后,纠结一伙帮凶自成一派,成了天泉县小有名气的黑道人物。

    九十年代初,随着稀土金属在多个领域的用途不断扩大,国内外稀土市场突然活跃起来,也许嗅到了某种气味,或者听了哪位高人指点,魏盛发混进一家从事稀土开采加工的乡镇企业当工人,因为吃不了生产岗位那份苦,他又通过关系调到销售科当业务员,两年后还谋到了一个中层管理职务。

    几年以后,趁乡镇企业改制的机会,经过几番运作,魏盛发居然把那家企业弄到了自己名下,并更名为盛发稀土公司,他摇身一变成了企业老板。

    魏盛发的这番高论,不就是跟监管部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吗?要是靠这种偷偷摸摸,藏藏躲躲的下三滥手段也能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他也不至于沦落到现在的地步。

    几年前成了盛发稀土公司的老板,风光一阵之后,终究要把工作重心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上来,但魏盛发对经营管理却一窍不通,他又不重视人才,还任人唯亲,刚愎自用,在他接手那家企业后,尽管得到好哥儿们——天泉县工行罗明行长在贷款融资方面的大力支持,工行为盛发稀土公司贷款四五个亿,因为魏盛发经营管理不善,仅仅三四年时间,就把盛发公司搞得一团糟,连银行的贷款利息都不能按时偿付,罗行长为此担惊受怕。

    更要命的是,上级银行对盛发稀土公司拖欠贷款本息的事已经有所察觉,一经查实,不仅会立即终止盛发公司的贷款资格,导致其资金链断裂,如果企业倒闭,罗行长作为贷款第一责任人,他将受到严厉追究。

    罗明心里非常清楚,一旦得不到银行贷款,盛发稀土公司撑不了一个月就会破产,以前的贷款将成为呆坏账,那样的结局令他简直不敢想象!

    罗行长为自己曾经的哥们义气悔青了肠子,他使出浑身解数,绞尽脑汁想办法应对面临的危机,只是为了避免被好兄弟魏盛发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为了避免出现那种可怕的局面,罗明在尽量稳住上级机构的同时,他想尽办法在最短时间内寻找战略投资者,接盘盛发稀土公司,避免了盛发公司破产灾难的发生。

    在对自己熟悉的所有企业进行分析评估后,罗明认为四通集团是最理想的合作伙伴,有了四通集团的强力介入,加上几个小股东的加盟,在原盛发稀土公司基础上,成立了现在的永辉稀土股份公司,魏盛发原来的公司最终用变相的方式才得以续命。

    这样一个把公司经营到破产边沿的人,面对即将到来的行业整顿,还自以为是,妄想用以往的办法应对严格的监管,魏盛发根本看不清现在的形势。

    石云峰亲自参加了前两天的会议,除了文件精神,从会上的气氛就能感觉到这次跟以往不一样。另外,石云峰有师范学院物理系的学历和专业背景,涉足稀土行业半年多以来,通过对稀土金属应用领域的了解,他认为国家把稀土作为战略资源,是非常必要的,面对多年来稀土行业的乱象,国家出台严厉的整治措施和严格的行业监管,完全是势在必行,任何企图蒙混过关的想法,都是徒劳的。

    但是,几位小股东也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怀着侥幸心理,支持魏盛发的主张,由于董事会绝大多数成员赞同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