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章 行业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章 行业风云 (第3/3页)

持现有经营策略不变,石云峰作为唯一的反对者,还没来得及阐述自己的想法,魏盛发跟小股东们就宣布散会了。

    当天下班后,石云峰没有回家,而是去了母公司——四通集团驻地,下午他已经给几位高管打过电话,高管们都在董事长办公室等他。

    进屋后,石云峰坐到董事长的位置上,向四通集团的同事们传达前两天的会议精神,并通报了当天上午在永辉公司管理层开会的情况,“以魏盛发为首的董事会成员,根本看不清形势,至今没有意识到永辉公司将面临灭顶之灾,但四通集团是永辉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咱们真金白银投入了三四个亿,绝不能让永辉公司倒下!”

    在石云峰的理念中,只要政策允许经营的行业,就没有经营不下去的企业。回顾他的创业经历,能将一个只有二三十人、濒临倒闭的校园印刷厂,仅用十年左右时间,就发展成为集车用轮胎和汽车零配件制造而闻名全省的集团公司,凭借的就是他锐敏的商业嗅觉和不断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石云峰认为,做企业就像一次长途跋涉,即使前面高山挡路,无法从山巅翻越,但可以从山脚绕过去,照样继续前进。所以,面对前所未有的稀土乱象整治政策和愈加严格的行业监管,石云峰既不像魏盛发那样抱着侥幸心理,偷偷跟政策作对,又不像某些同行那样感到绝望,而是主动想办法,应对面临的危机。

    “稀土行业的困境前所未有,石总,你打算如何度过这场危机呢?”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沈岚既是四通集团总经理,也是石云峰的重要智囊。

    “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政府这次出台整治稀土行业乱象的政策和措施,是横在民营稀土企业面前的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要想让永辉公司屹立不倒,只能绕道走,我认为转变公司经营方向是唯一出路。”

    “转变经营方向?你是说永辉公司今后不再做稀土方面的业务了?”财务总监何树青感到非常吃惊。

    “准确地说,是不做稀土开采加工和初级稀土产品对外贸易等方面的业务,而是把经营方向调整为稀土材料的研发与生产。”

    “也就是说永辉公司以前开采稀土,出售稀土初级产品,以后用稀土做原料,生产稀土材料,不再跟稀土资源直接打交道了?”

    “这是稀土行业的发展趋势,说来也有道理,我们的稀土初级产品销售到国外,人家用我们的原料制成稀土材料,回过头来再卖给我们,转了一圈,稀土的价值却成倍增加,同样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呢?我就不信咱们国内的稀土企业只能靠资源生存,只配给外国公司做嫁衣!”

    几位同事太了解石云峰的性格,一旦他提出某种设想或计划,必定经过深思熟虑,所以,母公司的高管们都理解并支持他转变永辉公司的经营方向。

    利用周末双休日,石云峰回母校拜访了物理系材料专业的一位资深教授,向对方请教稀土材料领域的有关问题,因为石云峰是闻名全省的企业家,又给了教授一笔咨询费,教授知无不言,向他介绍了国内稀土材料的现状,以及在稀土材料研究方面名气较大的几家科研机构。

    星期二上午十点左右,几辆公务车驶入永辉公司大院,门卫领着从车上下来的十余人,直奔总经理办公室,对方做了自我介绍后,石云峰得知这些人是由市发改委、市矿产资源局、市场监管局、市环保局和市公安局组成的联合执法督查组的成员。

    带头的市发改委陈副主任讲明来意,这是上次会议后,市里为了将国家有关政策落到实处,首次派督查组到本市的稀土企业检查工作,此行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检查各企业对上次会议精神的宣讲传达情况;第二,跟每家企业的法人代表对接,根据企业现状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第三,对企业的现有生产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石云峰出示了在董事会传达上次会议精神的会议记录,证明第一项任务已经完成,因为他不是永辉公司的法人代表,他只好领着督查组的工作人员来到董事长办公室,让魏盛发配合督查组工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