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1章 接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1章 接盘 (第1/3页)

    前几天虽然说过退稿。

    但是崔道义和周明把稿子给了主编看了一眼,最后主编张光年摇摇脑袋,算是彻底的告别了这篇。

    周明觉得有点棘手:“给哪个杂志社呢?”

    崔道义思索了片刻;“给《当代》吧?”

    今年六月份,《当代》发表了它成立之后的第一期刊物。

    在7月 6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文汇报》同时刊登了新华社七月五日电,宣告大型文学杂志《当代》创刊。

    该杂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最初为季刊。

    也就是三、六、九、十二月才会发表。

    但是因为是人文社,这个全国最权威的出版社出版的杂志,所以影响力自然也不低,这个下家还算不错。

    周明想了想;“这个月他们才发表,还有三个月人家才有下一期,会不会有些迟了?”

    “那《京城文学》?”

    “《京城文学》的话?人家很少收长篇呀!”周明摇摇头。

    《京城文学》的作品以中短篇为主,所以《潜伏》这一个大长篇确实不太适合。

    “那能选谁呀?”崔道义白了一眼周明,不提意见老是摇头。

    周明慢悠悠说道:“这个下家需要能接受,但是不能是太小的杂志社。”

    “你这不是废话吗?”

    “所以我觉得有一个杂志社适合的!?”

    “是谁?”

    “《十月》!”周明回道。

    听到这里,崔道义恍然大悟笑着说道:“我怎么把《十月》给忘了?”

    两人想到这里,急匆匆的跑去了《十月》的杂志社。

    《十月》的成立是在七八年的八月。

    当时首都出版社文艺编辑室的短篇组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找不到哪位作者有足够的短篇作品可以出专辑,老作家们刚刚“解放”,业余作者又实力不足。

    作为文艺组组长的王世敏,出于对实际工作的考虑,决定创办一个类似“嗡嗡嗡”前《收获》那样的大型文学杂志,以解决短篇组的工作难题。

    所以就创办了《十月》!

    其中就有刘心武、苏予这些中青年一代的作家,他们脑子比较活络。

    而且《十月》比起来其他杂志社更加适合的原因是,《十月》主要收录中长篇!

    短篇,《十月》向来都是不青睐的,人家毕竟喜欢中长篇,越大的长篇越好。

    到了编辑部。

    见到了刘心武,崔道义熟练的打招呼;“心武,给你们送稿子来了!”

    刘心武都怀疑自己耳朵听错了,送稿子?都是编辑你这话是哄鬼呀?

    但是他真的见到了崔道义手上飘飞着一篇的稿子:“不是,你来真的呀?老崔!”

    崔道义点点头,他也不瞒着:“这作者是上次写《高山下的花环》的周旭,你看看你们杂志社愿意收他的吗……”

    刘心武更加的疑惑了,别说一个同行给你送业绩来了,还送的是当红的年轻作家的?

    这奇怪吗?

    当然!

    这不是神话吗?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