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九章 三强争鼎,试卷定乾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九章 三强争鼎,试卷定乾坤 (第1/3页)

    江南贡院的内帘,气氛凝重得如暴风雨前的死寂。

    连日来,数百份朱卷(誊录后密封姓名的试卷)经过数轮紧张的批阅、筛选、复核。

    最终,一百五十名新科举人的名单尘埃落定。

    就在确定最受瞩目、象征一省文魁的解元人选时,以代理主考周学政为首的阅卷官们,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激烈争执。

    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硝烟,争论之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焦点集中在三位实力超群、背景各异的顶尖士子身上,几乎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第一位,江宁府李文渊。

    此子出身显赫,其父乃是执掌天下漕运、权倾一方的漕运总督李纲。李纲不仅是正二品封疆大吏,更是太子殿下在江南最为倚重的股肱之臣。

    李文渊的文章周正大气,引经据典功底极为扎实,尤其是那篇《论漕运新策》,写得花团锦簇。

    他将漕运的重要性、现有弊端以及一些不痛不痒的改良建议阐述得淋漓尽致,深得几位思想保守、讲究“根正苗红”的阅卷官(如姓王的翰林侍读)的极力推崇。

    王侍读拍着桌子,唾沫横飞:“李生此文格局宏大根底深厚,深得经义精髓!更难得的是其心系国本(漕运),颇有乃父之风。此等人才,正是朝廷栋梁之选。解元之位,非他莫属!”

    旁边立刻有人低声附和:“是啊,李总督的面子……太子殿下的期许……总不能不给吧?”

    第二位,苏州府张远。

    此子出身江南著名的书香望族张氏,家学渊源。其叔父是朝中清流领袖之一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清正,素以刚直不阿、学问渊博著称。

    张远的文章清雅隽永文采斐然,尤其是诗赋,意境高远堪称一绝,在江南士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几位重视文学才华和传统士大夫风骨的阅卷官,都对他极为欣赏。

    特别是孙司业捻着胡须,摇头晃脑语气带着文人的清高赞道:“张生之文如空谷幽兰,清丽脱俗。诗赋更是字字珠玑,已得魏晋风骨。我辈取士首重才情品性,若让一汲汲于实务、满口俚语之人夺魁,岂不令天下士子寒心,笑我江南无人耶?解元,当属张远,以彰文华!”

    第三位,江陵府林闲。

    这位的名字一被提出,整个内帘瞬间像是炸开了锅!

    他的试卷,尤其是那几篇充满了“爆梗”的经义策论——《泥菩萨论吏治》、《皂滑弄人悟通变》、《吉他弦动寄秋思》——在阅卷官中引起了极端对立的评价,堪称冰火两重天!

    以周学政和另一位较为开明的礼部郎中为代表的支持派,对其不吝赞美之词。

    周学政强压激动,指着林闲的试卷,声音都有些发颤:

    “诸位,请看林闲之文!《泥菩萨》一篇,直指吏治积弊,振聋发聩!《皂滑通变》之论,于微末处见大道,化俗为雅,点石成金!更不用说那首《吉他秋思》,情深意切,前无古人。此子之才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其见解之深刻思维之敏锐远超寻常腐儒,这才是真正的经世致用之才。陛下与赵王殿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