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1章 就地取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71章 就地取材 (第3/3页)

闸门和启闭机呢?”冯卫国问。

    “木头!”赵四果断地说,“就地砍伐硬木,制作简易的木闸门。”

    “启闭机可以用滑轮组和手摇绞盘代替,结构简单,可靠就行!”

    一场轰轰烈烈的“寻宝”和“再造”运动在906厂展开。

    仓库角落堆积如山的废旧物资被翻了出来,那些原本被视为垃圾、准备回炉的零件,此刻在赵四和技术工人眼中,都成了潜在的宝贝。

    王永革带着人,在油污和锈迹中奋战,小心翼翼地拆卸着那些报废的发动机和旧发电机。

    用万用表测量绕组,用刮刀清理积碳和锈蚀,判断着每一个零部件的“生死”。

    “赵工!这台发电机的定子绕组绝缘老化严重,但转子看起来还行!”

    “赵工!这台卡车的发动机缸体裂了,但曲轴和飞轮说不定能用!”

    好消息和坏消息不断传来。

    赵四穿梭其间,凭借脑中庞大的知识库,快速判断着哪些可以修复,哪些需要如何改造。

    与此同时,另一路人马在冯卫国的带领下,开始清理选址处的杂草灌木,为坝基施工做准备。

    还有一队工人,按照赵四的要求,开始砍伐附近山上的硬木,准备制作闸门和临时工棚的材料。

    整个工地,仿佛一个巨大的、充满创造力的手工作坊。

    没有现成的设备,就用智慧和双手去弥补。

    切割钢材没有大型机床,就用气割枪配合砂轮;

    卷制钢管没有卷板机,就利用地形,将钢板一端固定,另一端用绞盘和火烤慢慢弯曲成型……

    困难和意外层出不穷。

    一根重要的传动轴在拆卸时发现键槽损坏严重,几乎报废。

    赵四观察后,提出在现场用简易工具重新铣削一个键槽的方案。

    一个老师傅自告奋勇,凭着几十年钳工的手上功夫,硬是在没有专用铣床的情况下,一点点抠出了符合要求的键槽,精度居然丝毫不差。

    焊接厚钢板管道时,对焊工的技术是极大的考验。

    赵四亲自示范,讲解如何控制电流、焊条角度和行走速度,确保焊透且不变形。

    蓝色的电弧光日夜闪烁,映照着工人们专注而坚毅的面庞。

    在这个过程中,赵四“废物利用”、“土法上马”的理念,逐渐被工人们理解和接受。

    他们看到,那些原本被丢弃的零件,经过巧手改造和精心修复,真的重新焕发了生机,即将在新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工人们的创造热情和主人翁精神。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