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药济众生,誉满医坛 (第2/3页)
到了工作岗位;还有远在非洲的患者托马斯,通过曼晚生物的 “公益赠药计划” 用上了 “曼宁”,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当短片最后定格在 “全球已有 23 万患者受益于‘曼宁’” 的字幕时,会场再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曼宁’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一款创新药,更在于它打破了‘进口药垄断’的困局,让更多普通患者用得起、用得上优质的抗癌药。” 苏晚继续说道,“我们将药品定价控制在进口药的 1/3,同时在全球 15 个发展中国家开展‘公益赠药计划’,已累计捐赠药品价值超过 5 亿元。未来,曼晚生物会继续深耕罕见病与慢性病领域,研发出更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真正实现母亲‘药济众生’的梦想。”
峰会结束后,苏晚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当被问及研发过程中最难忘的时刻时,她笑着回忆:“去年冬天,我们的临床试验遇到了数据波动,团队连续一周住在实验室,每天只睡三个小时。有天凌晨,当我们终于找到问题根源,看到新的实验数据达标时,整个实验室的人都哭了。那一刻,我知道,我们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消息传回海城,傅家老宅和曼晚生物研发中心都沉浸在喜悦中。傅景深特意推掉了重要的商业会议,带着龙凤胎宝宝在机场等候。当苏晚走出机场通道时,傅景深立刻走上前,接过她手中的奖杯,温柔地帮她拂去发间的灰尘:“辛苦了,我就知道你一定能做到。” 傅承深和傅念晚伸出小小的手,咿呀学语地喊着 “妈妈”,让苏晚瞬间卸下了所有的疲惫。
曼晚生物的研发中心里,科研人员们自发地挂起了横幅,庆祝这一荣誉。首席科学家李教授看着苏晚带回的奖杯,眼里满是欣慰:“这是我们所有人的荣誉,更是曼晚生物的新起点。有苏总带领,我们一定能研发出更多创新药,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随后的一个月里,苏晚的 “年度医学创新人物” 奖引发了广泛关注。国家药监局专门发来贺信,肯定曼晚生物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贡献;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邀请苏晚作为特邀嘉宾,在年度大会上分享 “曼宁” 的研发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