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重归鄂渚 (第2/3页)
却充斥着文牍主义和官僚气息。
他很快熟悉了新的环境和工作。凭借着在陆大扎实的学业功底和之前在基层部队积累的经验,他处理参谋业务显得游刃有余。他起草的训练计划严谨周密,绘制的作战地图精准清晰,提出的建议往往能切中要害,很快便赢得了师部首脑的信任和倚重。他依旧保持着低调务实的作风,不参与机关里的派系闲谈,不议论高层是非,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纯粹的军事业务之中。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参谋工作之下,谢文渊的内心活动却从未停止。他利用职务之便,广泛接触各类军事文件、通报和内部刊物,冷静地分析着全国的军事态势,尤其是蒋介石中央军与各地方军阀之间日益紧张的矛盾,以及其对江西等地红军“围剿”的战况。他像一台高效而隐蔽的信息处理机,将所见所闻所感,与自己内心的判断相互印证。
他敏锐地察觉到,自己所在的这支鄂军部队,虽名义上归附中央,但内部对蒋介石的离心倾向依然存在,许多中下层军官对连年内战和“剿共”政策感到厌倦和迷茫。这为他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保护色和活动空间。
一天,他在师部阅览一份关于调整鄂东地区驻防的公文时,意外地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王启明,他已被调至鄂东某保安团任副团长。谢文渊心中微微一动。他知道,王启明思想倾向进步,在武汉时期便对“清党”不满。如今被安排到地方保安部队,显然也是一种变相的边缘化。
经过谨慎的考虑,谢文渊借一次下部队检查训练情况的机会,“顺路”去了一趟王启明所在的防区。故友重逢,两人都已是校级军官,但眉宇间都添了许多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