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六章:重归鄂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六章:重归鄂渚 (第1/3页)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初夏,谢文渊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毕业。两年的淬炼,使他不仅系统地掌握了现代大兵团作战的参谋业务与指挥艺术,更对国民党高层内部的派系纠葛、政治生态以及其“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有了远比以往更为清醒和深刻的认识。他如同一把在金陵炉火中反复锻打、淬砺而出的利剑,锋刃内敛,寒光暗藏。

    毕业分配在即,学员们各显神通,希望能进入中央军嫡系部队或要害部门,以期更快晋升。谢文渊却反其道而行之。他通过一位在陆大结识、与鄂军有些渊源的教官,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回馈桑梓”、“效力于地方绥靖”的意愿。这番表态,在那些争相奔赴“前程”的同学眼中,显得有些“不识时务”,却恰恰符合他精心设计的“人设”——一个不慕虚荣、踏实肯干、且对家乡有深厚感情的职业军官形象。

    这一选择,也暗合了当时微妙的政治局势。蒋介石虽在形式上统一全国,但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的矛盾已趋于白热化,大战一触即发。对于谢文渊这样背景复杂,有着黄埔底子却非蒋嫡系,又曾在桂系部队服役的军官,将其放回相对边缘的鄂军部队,既算是“人尽其才”,也带有几分观察和控制的意味。

    很快,任命下达:谢文渊被分配至驻防武汉的国民革命军某师师部,担任中校参谋,主要负责作战计划与训练事宜。

    重返武汉,谢文渊的心境与两年前离开时已截然不同。昔日笼罩全城的白色恐怖气氛虽有所缓和,但高压统治的痕迹依旧随处可见。他所在的师部,设在汉口原租界区的一幢西式建筑内,这里远离前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