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五章:金陵淬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五章:金陵淬砺 (第1/3页)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底,随着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至少在形式上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然而,表面的统一之下,是新军阀之间愈发激烈的明争暗斗。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央系,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一场更大规模的内战阴云,已然密布于中国上空。

    在此背景下,为了巩固中央权威,培养嫡系军事人才,同时也为了笼络和考察地方部队中的优秀军官,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校由黄埔军校发展而来的基础上,开办更高层级的陆军大学,当时国民党培养高级军官的机构,从各部队选拔“忠诚可靠、成绩优异”的年轻军官入校深造。

    此时,谢文渊在桂系第十九军中以沉稳干练、军事技能过硬而小有名气。他虽非桂系嫡系,但其湖北籍贯、黄埔一期的背景,以及在剿匪、练兵中展现出的扎实能力,使其成为了一个值得“栽培”和“观察”的对象。更重要的是,桂系高层也乐见自己体系内的军官能进入中央层面的军校,这既是镀金,也能作为未来与中央系博弈的筹码。

    于是,一纸由第十九军军部推荐、经层层审批的调令,下达至谢文渊所在的团部:保送其上尉参谋谢文渊,入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这是专门为轮训在职军官而设的,第一期学习。

    接到调令,谢文渊内心波澜起伏。这意味着他将离开相对熟悉和“安全”的两湖桂系地盘,直接进入蒋介石中央系的核心地带——南京。风险无疑增大了数倍,那里认识他过去的人可能更多,政治审查也必然更为严格。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极好的机会。陆军大学是当时中国最高的军事学府,不仅能系统学习现代战争理论,更能近距离观察国民党最高统治阶层的动向,结识更多军界人物,为自己未来的“潜伏”或“待机”获取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厚的资本。

    他再次审慎地评估了自己的“掩护身份”:一个出身黄埔早期、因伤病和部队打散而沉寂数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