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邯郸箭鸣 (第1/3页)
一九四五年十月的华北平原,秋风已带着凛冽的寒意,卷起古战场上千年不散的黄土。平汉铁路线犹如一条僵卧的巨蛇,贯穿南北,其战略要冲邯郸,此刻正成为国共双方角力的焦点。
谢文渊站在临时构筑的野战指挥所里,身前摊开的作战地图上,代表国民党军北进兵团的蓝色箭头,粗重而刺眼,直指邯郸及其以北地区。蒋介石一面在重庆谈判桌上与中共周旋,一面密令部队沿平汉、同蒲等铁路线疾进,企图迅速控制华北,打开进入东北的通道。太岳军区主力一部,奉命东出,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邯郸以南地区组织防御,坚决遏制这股狂潮。
指挥所设在一个废弃的砖窑内,窑顶不时因远处炮火的震动簌簌落下尘土。电台滴答声、参谋人员急促的脚步声、以及电话铃声响个不停,交织成大战前特有的紧张交响。谢文渊的目光紧紧锁在地图上那个名为崔曲、香城固的预设阻击区域,那里是平原上少有的、可利用村落和起伏地形进行节节抵抗的地带。
“敌先头部队三个师,装备精良,有少量坦克和大量汽车,气焰很嚣张。”分区司令员指着地图,声音沙哑,“他们的目的是速战速决,打通铁路线。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这里,”他的手指重重戳在预设阻击线上,“把他们钉死!消耗他们!为主力部队调动、集结争取时间!”
谢文渊作为参谋长,大脑飞速运转,综合着不断传来的情报。“敌人倚仗火力优势和机械化速度,必然会采取中央突破,两翼包抄的战术。我们不能硬碰硬,要利用村落、壕沟、地道,构成纵深防御。把部队梯次配置,以营、连为单位,坚守要点,同时组织精干小分队,夜间袭扰,专打其指挥所、炮兵阵地和后勤车队。”
他拿起红蓝铅笔,在地图上迅速标注:“命令一团,在崔曲、夹堤一线构筑核心阵地,至少要顶住敌人三天以上的猛攻。二团在左翼,三团在右翼,依托村落和有利地形,形成犄角之势,相互策应。把所有迫击炮、重机枪集中使用,形成火力拳头。民兵和地方部队,负责破坏道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