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邯郸箭鸣 (第2/3页)
桥梁,迟滞敌军推进,并协助转运伤员、物资。”
命令一道道下达,各级指挥员领命而去,神色凝重。谁都知道,这将是一场硬仗,一场用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的恶仗。
十月下旬,战斗在崔曲外围首先打响。国民党军依仗炮火优势,对八路军阵地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猛烈炮击,硝烟弥漫,土木横飞。炮火延伸后,成连成营的敌军,在机枪掩护下,向村落发起了波浪式冲锋。
谢文渊通过望远镜,紧张地注视着前沿。他看到一团的战士们,从被炸塌的工事、残垣断壁中顽强地抬起头,用步枪、手榴弹、甚至是大刀,与冲上来的敌人展开惨烈的拉锯战。村落里每一座房屋,每一段断墙,都成了争夺的焦点。枪声、爆炸声、喊杀声震耳欲聋。
“参谋长,一团三营阵地失守!营长牺牲了!”通讯兵嘶哑地报告。
谢文渊心头一紧,但声音依旧冷静:“告诉一团团长,预备队顶上去!组织反冲锋,不惜代价,把阵地夺回来!通知二团,从侧翼用火力支援!”
战斗至黄昏,敌军未能突破主线阵地,丢下数百具尸体,暂时后退。但八路军伤亡亦十分惨重。谢文渊立即下令调整部署,补充弹药,抢修工事,转运伤员。他知道,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
次日,敌军改变了战术,在正面继续施加压力的同时,派出部队向两翼迂回,试图寻找防御薄弱点。同时,其炮兵更加疯狂,企图用钢铁彻底摧毁八路军的抵抗意志。
指挥所的电台里传来各部队求援和报告伤亡的消息。谢文渊与司令员等人紧急磋商,不断调动预备队,填补缺口,挫败敌人的迂回企图。他亲自与前沿团长通电话,声音因熬夜和焦急而沙哑:“……我知道困难,但必须守住!我们多守一天,主力就多一分准备时间!想想牺牲的同志,想想身后的老百姓!”
夜幕降临,战场暂时沉寂下来,只有零星的冷枪和伤员的**声。谢文渊走出指挥所,寒冷的夜风让他精神一振。他望着南面敌军营地连绵的灯火,又回头北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