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七章:铁流转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零七章:铁流转向 (第1/3页)

    一九四六年的春寒,比往年更料峭几分。邯郸战役的血腥气尚未在记忆中淡去,谢文渊和他所在的部队,已奉命进行大规模整编。番号变了,灰色的八路军军装逐渐被更换,他们正式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的一支劲旅。番号的变更不仅仅是形式,更意味着作战任务、战略思想乃至军队气质的深刻转变。

    谢文渊被任命为这支新编野战部队的参谋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面对的敌人和战场也更为广阔。指挥部不再固定于某处山坳或村落,而是随着部队的机动不断转移。地图上,代表国民党军的蓝色标记不再仅仅是孤立的箭头,而是逐渐连成一片,形成巨大的压迫态势,企图利用兵力和装备的优势,对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

    此刻,谢文渊正站在豫北某临时指挥部的院子里,眉头紧锁,审阅着一份份敌情通报和部队整训报告。春日的阳光照在身上,却驱不散他心头的凝重。邯郸战役虽然暂时阻滞了敌人北进,但战略主动权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在敌人手中。部队经过连续作战,减员严重,新补充的战士需要时间训练磨合,重武器极度缺乏,面对装备美械、拥有坦克大炮的国民党主力部队,硬碰硬的阵地战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参谋长,军区转来的中央指示。”作战科长递过一份文件,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

    谢文渊接过,迅速浏览。文件的精神核心明确: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运动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各部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调动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寻歼孤立突出或态势不利之敌。

    “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谢文渊喃喃重复着这几个字,眼中渐渐放出光来。这与他之前在太岳山区打游击、搞根据地建设时的思维截然不同,是一种更为宏大、更为机动的战略视野。它要求指挥员有极大的魄力,敢于暂时放弃艰苦创建的地区,也要有极高的智慧,能在广阔战场上准确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

    他立刻召集司令部所有人员,传达中央指示,并组织学习讨论。会上,不少从地方部队升级上来的干部面露难色。

    “参谋长,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方,说放弃就放弃?群众工作怎么做?战士们想不通啊!”一位原籍就在附近县的团长嘟囔道。

    谢文渊没有直接反驳,他走到大幅军事地图前,用教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