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深入交流 (第1/3页)
烧烤的烟火气似乎还隐约萦绕在鼻尖,与公主殿下那新奇兴奋的眼神一同,构成了何沐阳返回公寓后,脑海中短暂的回味。他冲了个澡,洗去一身炭火味,换上干净的家居服,整个人松弛下来,陷进客厅柔软的沙发里。
窗外的城市依旧灯火通明,但他所处的空间却异常安静。成名带来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在外,只留下这一方独处的天地。
他随手拿起平板电脑,习惯性地登录了新博小号(原身遗留的,几乎没怎么用过),想看看今天《演员》的余波又衍生出了哪些有趣的讨论。私信和@数量自然是爆炸的,他粗略扫了一眼,大多是粉丝的狂热表白和媒体的采访请求,正准备关闭,一条来自ID名为“墨客”的私信,却因其独特的格式和长度,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ID他有印象。正是在他直播吟诵《清平调》时,那个打赏了巨额“宇宙飞船”,并在之后引发官媒点赞的起点性人物之一。他点开过对方的头像,简介一片空白,没有动态,像个幽灵账号,但直觉告诉他,这背后绝非普通人。
此刻,“墨客”发来的,是一篇措辞严谨、引经据典的长文。并非简单的赞美,而是从文学理论的角度,对《清平调》二首进行了极其专业和深入的剖析。
“何先生冒昧打扰。
反复拜读《清平调》二首,心潮难平,尤觉其艺术成就远超当下浅薄评析。试以拙见浅析之: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运用‘拟物’与‘通感’之极致,非仅状美人之姿,更将观赏者(或创作者)的主观情感投射于物象,达到‘物我两忘,神与物游’之境,此乃古典美学中‘兴象’之至高体现。较之《诗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直白描摹,更显含蓄蕴藉,想象空间辽阔无垠。
其二,‘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用典(群玉山、瑶台)不着痕迹,浑然天成,非熟稔古籍、胸有丘壑者不能为。此二句将现实之美升华至仙境,虚实相生,意境顿开,深得庄周梦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之玄妙精髓……
另,晚生不才,于文艺理论一道偶有涉猎,现有三惑,百思难解,斗胆请教:
一、先生之作,格律严谨,气韵高古,然其精神内核,似又与旧体诗之‘载道’、‘言志’传统有所疏离,更近于一种纯粹的、超功利的审美体验,此当如何界定?
二、诗中意象组合(如云、花、春风、露华、玉山、瑶台)所形成的独特‘意境场’,其生成机制,除却天赋灵犀,可有理论路径可循?
三、当今之世,古典精神式微,先生以为,旧体诗创作当如何应对现代性冲击,方能既不失其本色,又能与时代共鸣?”
何沐阳逐字逐句地看完这条私信,原本放松的姿态微微调整,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浓厚的兴趣。
高手。
这绝对是个高手。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