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上) 游景成图心在笔下 (第2/3页)
直卷下来,荆侠一把抓住李微禹凌空而去。只听有人呵呵笑道:“既已窥探我胸中丘壑,还不快跑!我图中唯渔夫而已,不需再添人物了。”二人奔了一阵,待景物已换,方驻下身形。李微禹道:“你听他说我们窥探,我们何曾窥探什么?”荆侠笑道:“我们确实偷看人家的渔夫图呢。”李微禹不解,荆侠道:“窥其岁月而已。”
二人往南缓行,边走边聊。李微禹道:“听说你常去山水秀美处修炼,不知还去过哪些好地方?”荆侠笑道:“你是觉得刚才的景调太过简易?”李微禹叹道:“正是如此。我们正值青年,怎能无挂无碍?那样的禅空,只适合残年余岁。”荆侠道:“那我们看的第一幅景呢?”李微禹略一思忖,道:“要让我说,第一幅景物,恰似说人在婴儿时,内心荒寒,为人心之初境。”荆侠点头不语。李微禹又道:“若将第一景比作人之初,第二景则为人之末。那么青年之景呢?”荆侠道:“这个不难。”言未毕,早又携了李微禹疾行。
二人在空中行进,下面的景物飞逝而过。忽见一佳处,李微禹说:“我们先停一下,看看这里。”二人遂驻下身,四望此景。好一幅松亭山色:
整幅以残暮作天光,一片平远恬静之水,淡雅明快,细痕几缕,若一纸笺,题了两行秋雁。那水面分开两岸,看远处,凸岩上弯出一松,杆势微弧,劲拔挺立,叶簇若洒墨,荣盛四展,小枝错落有致,潇潇如一丽人临风招展。又有一松相伴而立,梢细而矮,若其小婢。
松下一亭,亭柱之间的横板上坐了清风水色,唯亭盖稍墨,如带一方巾。松亭旁,一巨石若猿呼远山,粗憨笨拙,欲行时却被三五枝小竹拥劝。小竹清丽,细巧活泼,叶栩然似蜻。渡波而望彼岸,有大石堆成一孤山,凹凸杂沓,明暗交错;峥嵘之象,与静水相张驳。
李微禹本是郁结之人,看此景明丽雅致,心中欣喜,问荆侠:“此景可足修行?”荆侠道:“云林之幅耳。只有常人宜居之雅,尚不足以修行。”李微禹道:“要作青年之景,倒也不错。”
正说间,突然有雨点滴下。李微禹要往前跑,荆侠道:“此雨不过一阵,往雨前跑,怎能比得上雨快?应是往雨后去。”说罢和李微禹迎雨疾行,果然穿过了一道雨幕。
越过彼岸的孤山,竟是一处高耸的群山。沿山溪而上,至一处宽谷,正是雨后空林:山色清新,草木润碧,泉练脆响,石岩滋洇,已是云雨俱往,雾霭一收。
近处溪水歇作一池,池边几株俏树,树梢触一空阁。李微禹的目光沿了石板桥,跨过流湍,至空阁稍坐;往上一平湖,不知满湖是水是烟;再往上,崇峰洗后青黛,挡住山外之物。回望一谷,景物历历,凉息微微,清爽引灵思而来。
李微禹久立如画,如石不郁、木无思、泉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