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上) 游景成图心在笔下 (第3/3页)
忧、气无尘。不知过了多久,树梢水滴落下,李微禹一惊,方醒过来,长出一口气息,回身刚想说话,哪里还有荆侠的影子?
原来荆侠见此处清幽空灵,怎能错过修炼的佳机?遂纵至一矮峰上,盘膝竖掌,吸纳山中灵气。不大会儿修毕,起身四望,见另有一山谷幽深,正想去呢,就听下面传来李微禹的呼声,忙凌空翔下。
李微禹说:“这会子你到哪里去了?”荆侠说:“在那山峰上坐了一会儿。”李微禹说:“刚才我在这里静修了。”荆侠笑道:“噢?怎么修炼的?”李微禹说:“就是什么也不想,站在这里。”荆侠点头道:“正是这样,心空了,灵气才能进去。灵气多了,才能抵御外面的浊气。就像那丛竹子一样。”
李微禹细想这话,心中豁然,心想自己要多赏美景,自然能洗去世间的污浊。抬眼见前面的古松,针叶虽苍翠,树干却是褐色。便问道:“这松树,也韧拔清高,只是树皮怎成褐色呢?”荆侠道:“其色浑,而有香。乃人中年之喻。”李微禹道:“这江南之景,可有中年之景?”荆侠道:“倒也不远,我们就去。”
李微禹素知江南山水秀丽,不想荆侠竟带其至一昏黄之景。狐疑道:“这是江南的景色?”荆侠道:“富春山。”李微禹展目一望,却是一幅浩渺的长卷。山走蛇象,烟气水天一色,满目苍黄欣喜。
看那山,粗鲁雄奇之余,迤逦纤婉;继之平沙岸上,墨树历历,高树冠色玄黑,枝干清晰,林边小树如童,安然野逸。李微禹盯着一处细看,石纹粗砺,山势狂放。浑黄之色,似是将暮色作颜料,往此界一倾。目光往上探游,丛林际处,似有隐微之物,不可测也。不觉身如狡兔,迷于其中。只听有声音远远传来:“浑而逸,人间之至景也。”李微禹神思从山间收回,方知是身边荆侠所言。
李微禹道:“此景最使人着迷,恰合中年之心境。可是早听富春山景色并不如此。”稍一停顿,继续道:“古人写到:‘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荆侠道:“彼景是吴均之景。如严子陵的钓台,陶弘景的白云,各有所观耳。而此景已被黄子久功力所幻化,故与吴均之景不同。”李微禹问:“此是虚景?”荆侠道:“佳处方能生虚,子久令其返虚入浑。我们幸观其上乘之景耳。”
李微禹道:“黄子久可是住在这山上?”荆侠迷迷地望着山道:“正是在山上。”李微禹正想问他是住在实景里,还是住在虚景里?只听荆侠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