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章 当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三章 当铺 (第1/3页)

    就这般,李元青终于在家里住了下来。

    几日之后,他便带着药方出门替爷爷去抓药了。

    他想起自己爷爷是开国之臣,有从龙之功,本来照例每个月能有三两银子,可是上头那些官儿总是借口拖欠,发到手每个月还不到一两银子,如此一个月就算家里头不吃不喝,也只够抓个两次药的。

    此番回来,他带了五两银子,这笔钱是他在钱塘大营的两年里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从杭州到雾州一路上他一共花了二两一钱,不过经过这一趟之后,他已经知道一路上哪些地方吃住便宜了,再要回去的话,留个一两五钱就差不多了。如此,他就有一两四钱的银子可以拿来花销,可以替家里添置些衣物,也可以替爷爷抓药。

    一边想着,李元青已经走进了一间生药铺子里头。

    伙计从李元青手里接过药方,麻利的称量、打包,递给了他。

    “五百个铜钱。”

    “这么贵么?我身上铜钱不够,用银子行不行?”

    “这里头的几味药都不便宜呐,你要用银子的话也行,不过按照行规收银子得多一道手续费,好在我听你说话也是本地的口音,你也别还价,就给我五钱五分银子吧,只算你个五分银子的手续工钱,不过分吧?”

    李元青想了想,犹豫道:“五分银子就是五十个铜板了,还是贵了些。我看这样,您先帮我把药包好,我去找个银号把银子换了再来赎药,这样行不行?”

    “好吧,从这儿出门右转,过个一条街就是了。”

    “多谢了,小哥。”

    “没事,去吧。”

    离开药铺,李元青揣着怀里的银钱包一路走去,因为不是赶集的日子,街面上的人并不多,他走过几家布店、茶叶店,又走过了几家米铺、丝绸、瓷器店,忽然瞅见眼前有一家当铺,上头挑着一个旗,写着“万利当”三个字。

    按照李元青原来的打算,抓完药之后,他还想去米铺里背上一袋大米回家。如今看来,就算去城外的陈米店买陈米,这剩下的钱也不一定够用。

    李元青犹豫了一下,鬼使神差的走了进去。

    当铺里头的柜台很高,李元青把自己胸前的铜镜摘了下来,伸长了手递了上去。

    “劳烦,帮忙看看,这镜子值……”

    话还没说完,里头的伙计便将那镜子丢了出来。

    “去去去,什么破铜烂铁也敢往我们这柜台上放,你也不看看我们这儿什么地方,当我万利当是一般的小当铺么!”

    李元青脸一红,不敢争辩,急忙弯腰捡起铜镜,快步走出了当铺。他拐了个弯,走到当铺边一条没人的弄堂里头,正要把自己的镜子系回到脖子上,忽然听见头顶的窗子里头有人在说话。

    “知府大人,您是不知道呀,下官这次是深受教育呀。”

    一听是雾平县的口音,李元青不免站在窗下细听起来。

    “是么,我说甄由潜,你从前不是县学的教谕么,你整日教别人,还能深受教育?”

    “千真万确呐,贾知府,你猜我前几天见着了谁?”

    雾州知府贾涟明笑了笑:“你见了谁?”

    甄由潜道:“你想都想不到,就是我们雾平县原来的那个老知县。”

    贾涟明笑了:“哦,那可是个开国之臣,说说看,你都受了什么教育?”

    甄由潜叹了口气:“圣贤书上写的明明白白,咱们读书就要抱着一颗济世救民、造福一方的心,那个老知县两袖清风艰苦朴素,为国为民,正是我辈的楷模呀。”

    “不错,不错,我辈正该如此!”贾涟明重重点了点头,忽然嬉皮笑了,“甄知县呀,要不然这样,你替我把这万利当的三成干股折成现银捐给衙门吧……”

    “哈哈哈,好呀好呀,学那个老知县把好好的一手好牌打成那个模样?”甄由潜笑着笑着,忽然面色一变,撕开了脸皮,“我呸,我们俩哥们若是也这般做官,还不如死了!”

    原来,大明朝的衙门里头人人都戴着假面具,若是碰见了自己人,说完了客套的假话之后,就可以摘下面具,堂堂正正的说真心话了。

    “哈哈哈,甄知县果然是性情中人!”贾涟明道,“一个人如果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怎么会不敢像你我这般堂堂正正的捞钱呀?”

    “大人果然一语中的,这个老东西早年是犯过大错的!”

    “啧啧啧,果然……,说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