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当铺 (第2/3页)
听听?”
“早年呐,咱们下边这雾平县遭了灾荒,这老东西带着人下去乡里头视察,那情景,真是饿殍遍地,死了不少人,还活着的也大多都趴在地上一个个都饿得起不来,有的还流黄疸水了,你知道吧?”
“知道呀,饿得流了黄疸水,这个人也就差不多了。”贾知府漫不经心的笑笑。
“当时嘛,乡里管事的干吏好心巴结他们这些上差,眼见着快到中午了,便亲自捧出一碗碗白米饭和香喷喷的肉招呼他和他的几个随从,结果他倒好,不吃了!”
“不吃了?”贾知府大惑不解,“为什么不吃,是乡里管事言语上怠慢了他这个上官,还是嫌弃没有配菜,又或是配菜烧得不好?”
“都不是!”
“那是为什么?”
“矫情呗,说是百姓饿死他不能坐视不理,便令那位干吏打开粮仓,就地赈济饥民。”
“大胆!”贾知府拍案而起,义愤填膺道:“颗粒归仓,田赋一旦入了库那就是皇粮!没有圣旨私分皇粮乃是杀头的死罪!他不会连这么个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吧?!”
“这老东西还真这么做了!”
贾知府一怔,慢慢坐了下来。
“还有没有王法了,这老东西犯下了这等大罪,没有杀他的头?”
甄知县叹了口气:“这老东西从龙开国,背景硬的很,那年头从府到行省都有人出面保他,根本就没有着实上报,所以上边也没把他给一撸到底,只是降了个职,又给他腾换了个地方低调处理,不到十年,竟还将他起复了。”
“岂有此理,王法何在,天理何在!”贾知府连连摇头。
“可不是么,那乡里管粮仓的本来是多好一个官儿……”
“不错,此人能够在满地饿殍面前巍然不动,能够坚持一心巴结差事,实在是一位尽忠职守的好官呀。”
“嘿,大人所言极是,那些灾民又不是他杀的,死的又不是他家里人,饿死一百人、一千一万个人,都只是数字罢了,这世道本来就是如此残酷嘛,谁挡得住?就冲那管粮仓的那份铁石心肠和那股子灵活劲儿,假以时日必然能够和你我一样升官发财,却这样被那老东西坏了大好的前途,实在可惜、可悲、可叹呀!”
“只能说他生不逢时呀,碰上这么一个官场贱民!”
李元青听得一怔,想不到爷爷一生为国为民,竟然会得到这两个地方令官“官场贱民”这四个字的评语!
也算是天命昭昭,从今往后李元青的一生都因此背负上了这一个脱不掉的包袱,即便后来他飞升仙界,位列仙班,也注定将为了人间疾苦不惜放弃前程。
“嗯,如今良心这个东西,在咱们大明朝就是个累赘,咱们要将那老东西的下场引以为鉴,莫要重蹈覆辙。”
“大人所言极是,那个老东西因为从龙之功,才二十多岁就做上了知县,他若能端正为官的态度,心平气和的坐视那些饥民,前途不可限量!”
“你想想呀,若他当年没有从龙之功,王法岂能轻饶了他?”
“嘿嘿,当年的王法虽然治不了他,可天理难容!”甄知县指天扬眉,怪笑一声,“如今这老东西躺在床上,贫病交困,听说连救命的药也吃不起了,看看,这就是做清官的下场,白白连累家里人,要我说呀,这样老东西不如早早自我了断了才好,做他的儿孙,呸,真是前世造孽呐!”
“呦,就那样的糊涂东西,还能留下儿孙?”
“您没听说,富不过三代?”
“还有下半句呢,穷不过一代,因为太穷了娶不起妻,一代就绝了后!”
一甄一贾两人相视大笑,震得窗户上灰尘簌簌抖落,蒙在了李元青的眼上。
李元青伸手揉眼,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这窗上的灰尘太厚,他眼里满是泪水。
窗台里头,那甄知县笑着笑着,眼眶居然也渐渐湿润了。
“知府大人,跟你说句实话吧,家父就是从前的那个粮仓小吏,甄某虽然从小饱读圣贤之书,在家父的教诲下也不太信那些书中的道理,怀疑那老东西是个伪君子,可后来我看着那个老东西一心为国为民,听他说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知府大人,您知道这话的意思么?”
“呦,你倒是说说看?”
“这话的意思是大禹听说天底下有溺水的人,就仿佛自己也溺水了一般痛心,大稷听说这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