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互为知音 (第2/3页)
进,只会适得其反。
当前首要,便是将北境试点做扎实,做成无可辩驳的典范!
届时,景琰在朝中,便可更有力地为侯爷发声,推动更大范围的试行。”
两人就在这间简陋的书房里,秉烛夜谈。
就策论中的细节,就如何应对朝中阻力,就如何培养革新人才,进行了深入而坦诚的交流。
太子带来了朝堂之上的最新动向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秦牧则提供了基于基层实践的宝贵经验和务实思路。思想的碰撞,产生了璀璨的火花。
直到东方既白,南宫景琰才不得不起身告辞。
“秦侯,保重!”南宫景琰紧紧握住秦牧的手。
“黑山村乃希望之地,万望守住。
朝中之事,自有景琰周旋。你我……各自努力,静待时机!”
“殿下亦请保重!”秦牧郑重回礼。
望着太子一行人再次消失在晨雾之中,秦牧站在院中,只觉得胸中块垒尽去,豪情满怀。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孤军奋战。
他有了太子这位位于权力核心的坚定盟友,他的理念,他的实践,已经与这个帝国的未来紧密相连。
黑山村的星火,终于引来了东风。
一场席卷大乾的变革风暴,正在两人的携手之下,悄然酝酿。
太子南宫景琰的再次到访与深夜长谈,如同一剂强心针,让秦牧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然而,前世今生的阅历,尤其是朝堂上翻云覆雨的记忆,让他深知政治承诺的脆弱与权力顶峰的凶险。
太子年轻,有抱负,但他是否真正理解并愿意承受变革带来的巨大阵痛?
他的支持,是出于一时的新鲜与激情,还是根植于对国势的深刻忧虑与坚定信念?
这份疑虑,如同一根细刺,扎在秦牧心头。
他需要确认,这位未来的君王,究竟是志同道合的战友,还是可能因阻力而退缩,甚至转而成为阻力一部分的“潜在风险”。
机会很快到来。
数日后,南宫景琰似乎意犹未尽,再次轻车简从来到了黑山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