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4章 互为知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04章 互为知音 (第3/3页)

 这一次,他没有急着谈论宏图大计,反而提出想更深入地体验一下黑山村的日常。

    秦牧心中一动,顺势邀请道:

    “殿下若是不嫌简陋,不如随我去看看村里的铁匠铺?

    我们正在尝试打造一些新式的农具。”

    南宫景琰颇有兴趣地答应了。

    村里的铁匠铺经过扩建,比以往宽敞了不少。

    炉火正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

    几名铁匠在秦牧提供的草图指导下,正在锻造一种曲辕犁和一种带有铁齿的耙子,比起旧式农具,显然更省力、更高效。

    “此物看似小巧,却蕴含巧思。”

    南宫景琰拿起一个近乎成型的曲辕犁部件,仔细端详。

    “若推行开来,于农事助力不小。”

    秦牧一边示意铁匠继续工作,一边看似随意地说道:“利器虽好,却也需人会用,需地适用。

    更怕的是,利器一出,旧器皆废,靠打造旧器为生的匠人,怕是要骂娘了。”

    南宫景琰闻言,手上动作微微一顿,抬眼看向秦牧,敏锐地捕捉到了他话中的深意。

    他放下零件,拍了拍手上的煤灰,笑道:

    “秦侯此言,似乎意有所指啊。”

    秦牧引着南宫景琰走出喧闹的铁匠铺,来到旁边一棵大槐树下的石凳坐下,这里相对安静。

    “殿下明鉴。”秦牧坦然道。

    “革新之难,不仅难在创造新物,更难在如何处理‘旧物’与‘旧人’。

    譬如这新式犁铧,固然能提升耕作效率,但必然会冲击旧式犁铧的市场,使得一部分依靠打造旧犁的匠人失去生计。

    若放任不管,便是‘与民争利’;若强行推广,又可能激起民怨。此为一难。”

    他顿了顿,观察着太子的神色,继续深入:“再譬如,臣在策论中提及鼓励工商、规范市场。

    此举固然能充盈国库、惠及百姓,但却不可避免地要触动那些依靠特权垄断、层层盘剥的豪商巨贾乃至其背后官宦的利益。

    他们树大根深,盘根错节,反扑之力,恐远超想象。殿下……可知其中凶险?”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