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4章 点兵点将,乱世重典! (第1/3页)
夜幕中,一个个火把被点燃。
秦时站在李怡然身后,半抱着她,教她怎么搭箭,怎么瞄准……
一炷香后。
龙背村三十二位妇人,连同黄元毅十五人,站在龙背村外,目送着渐渐消失在夜幕中的身影。
此刻的秦时,背着一把长弓,腰间别着匕首,右手紧握着一柄锋利的入鞘环首刀,表情凝重地向着官道方向跑去。
小半个时辰后,秦时再次来到官道。
逃往的流民不减反增,根本就望不到尽头,密密麻麻地挤在官道上。
在看到秦时这一身‘装备’,大多数流民选择避而远之。
秦时脑海中掠过一个个念头,从在龙背村后边林子内遇到十一个匈奴散兵开始……
整理思绪。
零零散散的线索结合在一起。
秦时总感觉,有一个‘线头’,还没被自己抓住。
只要找到这个‘线头’,就能够将所有事情,都串联起来。
一路无事。
等秦时赶到常州城外的时候,数以万计的流民,已经聚集在城门口。
也幸好秦时背着一身‘装备’,让他能够顺利地挤到城门那边。
秦时抬头看向城墙。
一位位护城军的军卒,举着火把,表情凛然地站在城墙上。
甚至,秦时还看到了洪大力,正忧心忡忡地眺望着远处夜幕,越来越多流民,正向着常州城赶来。
“洪副总兵!!!”
嗯?
城墙上,洪大力听着城外的呼喊,不由得微微一愣,身子微微倾斜,向着呼喊声响起方向看去,只见秦时背着长弓,腰间系着入鞘环首刀,正对着自己拼命摆手。
洪大力眼睛一亮,暗道一声,你可算是出现了。
洪大力正准备喊人去开城门,可瞧着城外数以万计的流民,到嘴边的话,硬生生地憋了回去。
沉思稍瞬,洪大力喊人去拿来麻绳,自城墙上放下去。
“秦兄弟,你抓紧了,我们给你拉上来!!!”
“好!”
城门口,一个个流民,看着秦时将麻绳绑在腰间,被城墙上的军卒,一点点拉上去。
扒拉着墙体,爬上城墙,秦时长松一口气,旋即解开系在腰间的麻绳,看向满脸激动的洪大力。
“秦兄弟,匈奴正在攻打镇门关……”
“稍安勿躁!”秦时打断洪大力接下来的话,扫视四周,压低声音,道:“洪副总兵,麻烦你把其他四位副总兵喊过来,我有要事要讲!”
“好!”洪大力点点头,让候在旁边的亲兵,去喊赵世杰他们。
没多久,赵世杰等人急匆匆赶来,在看到秦时后,一个个都长松一口气。
六人聚在一起,屏退亲兵。
“秦兄弟,咱们现在要怎么办啊?两千万两白银,我们已经全都换出来了!”
“秦兄弟,镇门关那边,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秦时稍稍抬手,示意大伙儿安静。
待赵世杰等人闭上嘴,秦时目光凝色,沉声道,“此次匈奴攻打镇门关,在李主帅的算计当中。”
秦时先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一听这是李靖的算计,赵世杰他们都长松一口气。
“不过,算计是算计,有些事情,或许会脱离李主帅的算计。正因为如此,李主帅才派我过来,查漏补缺。”
“秦兄弟,了不起啊。你居然被李主帅如此看重!”
赵世杰面带惊讶地看着秦时,虎眸中布满羡慕。
洪大力他们也跟着恭维了起来。
秦时苦笑着摇摇头,道:“诸位兄长,你们就别取笑我了,若此事办不妥,我不仅仅要掉脑袋,还要遗臭万年呢。所以,秦时在这里恳请诸位兄长,帮老弟一把。”
在秦时让他们换掉两千万两白银的时候,其实他们已经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秦时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拉近他们关系而已。
“办不到就要遗臭万年?那办好了,是不是名留青史了?”洪大力满脸兴奋地问道。
“自然是如此。这一战,若胜,匈奴便不足为患。诸位兄长,也能够在史册上,留下浓重一笔。”秦时点头道。
众人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秦兄弟,那你要我们怎么办?”
“对对对,秦兄弟,你尽管吩咐就行,我们肯定照办!”
秦时那双星眸中流窜精光,道:“之前为了凑齐两千万两白银,常州城死了不少人。”
赵世杰他们面露尴尬。
“秦兄弟,我们也是奉命行事,迫不得已啊!”
“赵老兄,我不是在怪罪你们。”秦时眯着眼睛,道:“既然常州城死了不少人,那应该空出很多屋子吧?那就劳烦诸位兄长,空出两个坊,将城外的流民都放进来!”
“此事万万不可啊!”赵世杰内心一颤,道:“流民数量庞大,一旦进城,我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多人手去管理,若出现混乱。那、那这个后果太严重了。”
“赵老兄,你的担忧,不无道理。不过,李主帅已经想到应对办法!”
一听李靖早有安排,赵世杰等人皆目露期待地等待秦时接下来的话。
“这些流民,都有各自的小团体。咱们只要在这些小团体里边,选出一批管理者。让他们自己人来管,就肯定乱不起来。”
“再者,选出来的管理者,给他们画下大饼,若管理得好,便有机会成为小吏。你说,有谁会拒绝此等光宗耀祖的事情?”
对于流民而言,别说当小吏,就算弄到身籍,已经算是天上掉馅饼。
“有道理!”洪大力眼睛一亮,道:“不愧是李主帅,这法子,定然能够稳住那些流民!”
“还有,那两千万两白银现在在哪里?”
“在常州城八十里外的山沟沟里边!”赵世杰回答道。
“常州城有不少粮商……赵老兄,麻烦你去把那两千万两白银运回来,把常州城的粟米都买下来,送往镇门关!”
赵世杰一挑眉,道:“秦兄弟,这时候去买粮食,那些粮商肯定故意抬价。再者,以常州城的粮食储备,不足以三十万边军吃上几天啊。”
“赵老兄,不管粮食能够吃上几天,都是在解边军的燃眉之急。再者,朝廷那边,肯定已经在准备粮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