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4章 点兵点将,乱世重典! (第2/3页)
”
“咱们只要确保这段时间,边军不会饿肚子即可。当然,两千万两银子,肯定花不完。所以,赵老兄还要去附近几个城池,收购粮草。”
“行,这事情,我来办!”赵世杰点点头。
“那我们呢?”洪大力问道。
“洪老哥,麻烦你带着亲兵,前往府主府邸,将其围困住!”
“啊?”洪大力有点懵逼,抬手指着自己鼻子,问道,“我?去围困府主府邸?秦老弟,你在开什么玩笑啊?”
“洪老哥,你别担心。府主余丈念,勾结匈奴。此事已经被李主帅盖棺定论。若不是匈奴正在冲关,李主帅肯定会亲自来擒拿余丈念。”
秦时注视着满脸纠结的洪大力,道:“洪老哥,有李主帅撑着,你害怕什么?你再想一想,余丈念勾结匈奴,被你擒下,这是多大功劳?”
“当然,现在朝廷还没有撤掉余丈念府主之职,所以,我才叫你围困住府主府邸,而不是擒拿余丈念。”
听秦时这么一说,洪大力眼睛一亮,若是余丈念真勾结匈奴,然后被他擒下,那就是大功。
“好。这事情,我洪大力应了!”
“那,咱们就行动起来。”秦时看向另外三位副总兵,道:“三位哥哥,你们随我去城外,安排流民进城。”
“没问题!”
言罢。
秦时带着三位副总兵,向着城墙下走去。
赵世杰去准备人手跟马车,洪大力则喊上亲兵,向着府主府邸赶去。
“轰轰轰!!!”
巨大的城门一点点打开。
城墙外的流民们,都惊呆了,他们是万万没想到,城门真会打开。
一位位护城军兵卒,手持斩马刀,杀气腾腾地走出城门。
秦时跟三位副总兵骑着战马。
顿时,城外鸦雀无声。
秦时扫视着数以万计的流民,深吸一口气,道:“乡亲们,我知道你们害怕匈奴破关而来。但,边境有李主帅坐镇,区区匈奴,休想破关而入。不过,既然你们来到这常州城外,那,我们就不能不管。”
随着秦时声音落下,窃窃私语声越来越大。
秦时抬手压了压,示意大伙儿安静,道:“乡亲们,我体谅尔等。希望尔等,也不要让我为难。进了常州城后,你们只能在我等安排的区域活动,不可乱跑。”
“还有,你们先选出百位管理者。”
“被选出的管理者,若能力服众,可获得身籍,并且,还能够吃上皇粮,当上小吏!”
秦时话音刚落,所有流民都面露震惊。
“再者,配合管理的流民,也可以获得身籍!”
对于这个时代的流民而言,能够获得身籍,那可是头等大事。
而那些稍有威望的流民,更是差点喜极而泣,他们若成为管理者,不但能够获得身籍,更能够吃上皇粮,当上小吏,死后也能够面对列祖列宗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都不需要护城军出动,那些挑选出来的管理者,尽心尽力地安排所有事情。
府主府邸。
余丈念脸色铁青地走到府邸门口,看着举着火把的一个个护城军兵卒,气得咬牙切齿。
“洪大力,你以下犯上,是活腻了嘛?”
看着站在不远处的洪大力,余丈念气的身躯微微颤抖。
洪大力缩了缩脖子,还是有些惧怕余丈念。
转念一想,你丫的都敢私通匈奴,马上就要成为阶下囚,我怕你个屁?
“余丈念,你少在我面前耀武扬威。你私通匈奴,这事情,已经被李主帅盖棺定论。而今,我奉命前来,看住你,等待朝廷下令……余丈念,我劝你还是乖乖回去等着,别多生是非。若不然,我洪大力的刀,也是很锋利的。”
什么?
余丈念表情一滞,李靖知道了我的计划?
怎么可能?
是谁泄露的?
不,不应该啊!
就算李靖知道我的布局,他也不应该让洪大力来‘软禁’我!
我的计划如此完美,李靖就应该全力配合。
……
同一时间。
两位副总兵留在城门口,以防流民作乱,秦时跟另一位副总兵,前往护城军。
金捷坐在马背上,看向旁边骑着战马的秦时,小声问道,“秦老弟,咱们现在去护城军做什么?”
“挑人!”
“挑人?”金捷挑了挑眉,道:“秦老弟,你有所不知。咱们常州城护城军,号称八千精兵。可事实上,满打满算也就四千多兵卒。其中还有一两千,是从边军退下来的老兵。这些老兵,身有残疾,平日里就在护城军内混吃等死……”
“我要的,就是那些老兵!”
“啊?”
一刻钟后。
秦时跟金捷,骑着战马,来到护城军。
金捷命人将现在护城军内,所有兵卒都聚集起来。
正如金捷所言,而今还待在护城军内的老兵,都身有残疾。
一个个老兵,表情淡淡地看着站在演武台上的秦时跟金捷。
秦时穿着金捷刚刚给他拿来的甲胄,看起来威风凛凛,站在演武台上,扫视着下边七八百个老兵。
很多老兵都缺胳膊断腿。
这种伤势,在这个时代能够活下来,只能说他们命真大。
秦时深吸一口气,缓缓迈出一步,声音铿锵有力,道:“在场的都是百战老兵,所以,多余的废话,我就不讲了。我叫秦时,受命李靖李主帅,前来常州城,稳定局势。而今,匈奴正在攻打镇门关……”
“而我,就需要在你们中间,挑选一批人,随我去追杀冲入境内的匈奴散兵。”
“愿意跟我去的,赏银百两。”
众老兵沉默不语,感觉秦时年纪太小。
有道是,嘴角没毛,办事不牢,他们可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去赌。
秦时早就料想到这个局面,嘴角微微上扬,道:“我也懒得跟你们用什么激将法。既然你们觉得百两不够,那就三百两。不管你们最后能不能活下来,家中若有孩童,皆可前往学堂。现在,就看你们愿不愿意,拿自己的命,去替你们的子孙后代,博一个前程!”
听秦时这么一说,不少老兵都心动了。
“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