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砌井 (第3/3页)
心挑选、打磨得极其平整的巨型青石覆盖,边缘打磨成圆角,防止磕碰。
李大叔亲自执笔,在这块井口石上,一锤一錾地刻下了“金川井”三个大字。
他的石匠手艺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字体苍劲有力,深深刻入石中,仿佛要将金川村人的坚韧也刻进去。
井台周围,用孩子们捡来的碎石子混合三合土,铺成了一个坚实、平整且略有坡度(便于排水)的圆形平台。
砌井的第十五天,当最后一块井口石安放到位,最后一抹水泥砂浆被抹平收光,一口崭新、坚固、美观的水井,终于完整地呈现在金川村所有人的面前。
井身高出地面约一米,青石垒砌的井壁厚重沉稳,向内微微收拢,显得无比稳固。
井口石上的“金川井”三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井水清澈见底,水位很高,映着井口蔚蓝的天空和人们欣喜的脸庞。
夕阳再次将金色的余晖洒向大地,也洒在这口凝聚了汗水、泪水、鲜血和希望的“金川井”上。
井水泛着粼粼的金色波光,宛如一颗被精心擦拭后镶嵌在大地上的璀璨明珠。
全村男女老少都围拢在井边,默默地注视着这口井,脸上洋溢着无法言喻的欣慰、自豪和激动。半个月的辛苦劳作,所有的疲惫,在这一刻都化为了巨大的满足感。
桂花婶子缓缓走到井口边,颤抖着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冰凉的青石井壁,抚摸着那“金川井”三个深深镌刻的大字,泪水再次无声地滑落。
但这一次,泪水里不再有悲伤和绝望,只有无尽的思念、深沉的告慰和苦尽甘来的喜悦。
“老四……你看到了吗?井……砌好了……咱村,有水了……”
她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却仿佛能直达心底那个牵挂的人。
拾穗儿用崭新的木桶,小心翼翼地打上来第一桶完全来自这口新井的泉水。
她走到李大叔面前,用碗舀了满满一碗,递给他:“李大叔,您辛苦了,您尝尝,用这新井壁围着的井水,是不是更甜了?”
李大叔双手接过碗,碗里清澈的泉水微微晃动,映出他疲惫却欣慰的面容。他低下头,喝了一大口。
清凉、甘冽的泉水顺着喉咙滑下,瞬间滋润了他因连日指挥而沙哑的喉咙,也仿佛洗涤了他这半个月来的所有疲惫。
他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着,然后重重地点点头,声音有些哽咽:“甜!真甜!这甜味儿,不一样!这是咱们金川村自己的甜,是用汗珠子、血珠子和心劲儿换来的甜啊!是安了心、落了底的甜!”
王强和几个年轻后生也迫不及待地打了水,直接用瓢舀着大口大口地喝起来,清凉的泉水让他们发出满足的叹息。
“痛快!太痛快了!”王强抹了抹嘴,兴奋地对着田野大喊,“地里的苗儿们,你们等着!明天就给你们喝个饱!明年,咱们金川村,一定要迎来一个大丰收!”
欢呼声、笑声、感叹声在井台周围回荡。李大叔看着眼前这生动的一幕,看着那一张张重新焕发出生机与希望的脸庞,心中百感交集。
他想起了干涸的土地,想起了绝望的叹息,想起了赵老四倒下时那揪心的一幕,想起了众人不眠不休挖掘的夜晚,想起了这半个月来叮叮当当的凿石声和嘹亮的号子声……这口井,早已超越了其作为水源的物理意义。它是金川村人在绝境中不屈不挠、奋起抗争的纪念碑,是团结协作、守望相助精神的结晶,是这个村庄历经磨难后重获新生的象征。
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力气大声说道:“乡亲们!今天,咱们的金川井,成了!明天,咱们选个吉时,举行开井仪式!要敲锣打鼓,要敬天谢地,更要告慰老四!让全村人都来喝这第一口安心的井水!让这井水,保佑咱们金川村,从此风调雨顺,人畜安康!”
“好!”众人齐声响应,欢呼声直冲云霄,在山谷间久久回荡,比半个月前出水时的狂喜,更多了一份踏实和坚定的力量。
夜色渐浓,有人点亮了挂在井台旁柱子上的马灯。温暖的灯光映照着“金川井”三个大字,也映照着每个人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口井,将如同一位沉默而可靠的守护者,日夜不息地涌出甘泉,守护着金川村的水源,守护着庄稼的希望,守护着家家户户的炊烟,见证着这个小小村庄从枯萎走向繁荣的每一个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