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47章 兵工厂、火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卷 第47章 兵工厂、火器 (第3/3页)

、力量天生大不如男人,所以上战场跟男人对打是毫无胜算的,双方都用冷兵器,除非天赋异禀者,女人绝对打不过男人,但是,有了火器后,男女就平等了,只要手指稍微用力扣动扳机,弱不禁风的女子也能在百步外轻易杀死一个彪形大汉,所以,我对火器热爱无比,这玩意儿真是太棒了!”

    夏华哑然失笑:“好吧,欢迎你。”正好丁宵音缺个志同道合的闺蜜。

    “夏公子,您好,我的名字叫卫匡国,”那个老外操着有些生硬但吐词十分清晰的汉语官话向夏华自我介绍道,“这是我来大明后特意取的汉文名字,我本名马尔蒂诺·马尔蒂尼,来自意大利,是一名传教士。”

    “欢迎,欢迎,”夏华友善地微笑着看向卫匡国,“欢迎阁下来到大明中华。”

    众所周知,从明朝中期开始,中国和西方的交流踏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大批西方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以商人和传教士为主,他们中的很多人对中国历史和中西交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最早来华的传教士里,最著名的人是利玛窦,他在中国最好的朋友便是徐光启,所以,徐光启精通西学,他的学生孙元化也精通西学。

    卫匡国在六年前被派遣来华传教,足足用了四年多的时间,他才在前年到达中国,去年,他抵达杭州,一年来,他一直在浙江活动,一边四处游历,观察中国的山川地理和风土人情,一边勤奋刻苦学习汉语和汉文化。

    对中国眼下的巨变大势,卫匡国自然非常清楚,夏华派人前往浙闽粤地区聘请火器专家,卫匡国机缘巧合地知道了这事,他本就有意“到中国最繁华的扬州看一看”,便主动过来了。

    对卫匡国这种老外,夏华还是十分重视的,这些传教士几乎个个博学多才而且见多识广,都是杰出的人才,撇开宗教上的东西,这种外国人才自然是多多益善的,夏华只会楚才晋用,不会盲目排外。

    “能有几位相助,我如虎添翼。”夏华最后满怀憧憬地道,“行,以后我们团练的火器研发和制造、火器部队的组建和训练等等,就请几位多多费心了!”

    四人一起答应,李建业补充道:“夏华兄,我听说安徽宁国有一位火器大师,名叫焦勖,此君在火器上的造诣虽不如火东先生,但也是出类拔萃、非常难得,你可派人立刻前去宁国打探,将他请来,我肯定,团练的火器事务若有他的参与和主持,必会竿头直上、突飞猛进。”

    “好!”夏华心头更喜,人才,特别是大师级的人才,太金贵了。

    “哦,我知道这个焦勖。”卫匡国受到提醒,“他有一位德意志传教士好友名叫汤若望,两人曾合作编纂著成《火攻挈要》一书,汤若望先生同样精通火器,他曾受崇祯皇帝的命令为大明军队铸造出新式大炮,夏公子,如果你能把汤先生也请来助你,那就真是锦上添花了。”

    “必须的!”夏华越听越按捺不住,他马上就会派人专门去寻找焦勖和汤若望。

    “时间宝贵,不能浪费,”夏华目光炯炯地看着王业成、李建业、杨子婧、卫匡国,“请开始你们的工作吧!需要什么,尽管跟我说!我必全力满足!”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