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道术相长 (第1/3页)
周二的《黄帝内经》专修课上,林玄素教授特意安排了一场《素问》专题研讨。教室里的气氛格外庄重,仿佛即将开启一场与古圣先贤的对话。
“《素问》非医书而已,“林教授开篇立意,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回荡,“实乃古人探究生命、宇宙关系的哲学总纲。其言阴阳,论五行,说养生,处处彰显着'天人相应'的至高智慧。“
他特意翻开《上古天真论》,重点讲解“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深刻内涵。“这里的'道',不仅是养生之道,更是宇宙运行的根本规律;'法于阴阳',是要顺应天地自然的消长变化;'和于术数',则是要让人体的生命节律与天地共振。“
祝十三凝神静听,只觉这些古老的文字在脑海中与《祝由十三科》的传承相互印证。他越发确信,先祖留下的秘术,正是古人实践这些理论的具体法门。
当林教授讲解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时,陆清辞举手发言。她今天特意准备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上面列满了现代神经科学的研究数据。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素问》描述的这种状态,可能与大脑默认模式网络的活动抑制有关。“陆清辞的声音清晰冷静,“现代研究发现,当人进入冥想状态时,前额叶皮层的活动确实会发生变化,这与'精神内守'的描述有相通之处。“
她话锋一转,提出质疑:“但是,《素问》将这种状态与'真气'的运行直接关联,这个'真气'如何量化?如何证明它的存在?“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祝十三。经过前几次的课堂交锋,大家已经习惯了他与陆清辞的学术对话。
祝十三从容起身,他今天特意带来了几本泛黄的祖传笔记。“陆同学的问题很有价值。'真气'或许难以用现有仪器完全捕捉,但它产生的效应却是可以观察的。“
他翻开一本笔记,上面绘着精细的人体气机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